“得益于银行提供的1000万元3年期铜产业转型智能制造贷款,企业增加了8条智能生产线,大量采购智能装备,并运用AI技术对设备进行控制,生产效率提高了30%。”5月7日,记者走进鹰潭钲旺科技有限公司,在改造升级后的5G智能工厂内,拉丝、淬火等工序一气呵成,实现了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动化。该公司负责人王凯说,有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企业赶上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发展活力迸发。 近年来,鹰潭市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推出金融产品,因地制宜破解铜企业融资难题,为铜产业稳健发展、转型升级持续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破解铜企业抵押难。针对铜产业资金密集且抵押不足的问题,鹰潭市成立工控集团,作为国有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积极引导银行机构依靠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创新推出“国有供应链金融平台+银行机构+铜企业”铜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无需铜企业提供抵押资产前提下,探索出委托加工、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担保、集采集销、预付货款采购五种模式,解决铜企业产、供、销全链条融资难问题。去年,该市国有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累计为114家铜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通过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累计为铜企业提供667.58亿元资金支持。 支持铜企业科技创新。为破解中小民营铜企业资金实力有限、科技创新和技改升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等难题,鹰潭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联动,创设“工创贷”产品。由财政出资设立1亿元风险缓释资金池,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单列再贷款规模,工信部门提供符合条件的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对获批工业创新券备案和创新成果转化的企业,给予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LPR利率+50个BP的信用贷款支持,定向解决工业企业技改、创新研发、成果产业化“担保难”“融资贵”问题。截至去年12月末,该市金融机构向铜企业发放“工创贷”贷款1.5亿元。 推动铜产业转型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铜产业迫切需要大量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支持其进行绿色低碳转型。为此,鹰潭市紧抓转型金融试点机遇,出台铜基新材料转型金融试点方案,在全省率先编制《铜产业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建立了鹰潭市双碳监测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目前该市已有183家规上铜企业接入碳排放监测体系,基本实现企业煤、电、油等能源使用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并配套创新了碳减排挂钩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在信贷转型方面,该市针对铜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涉及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融资需求,已创新转型升级贷、绿碳挂钩贷、浙商贷等多款金融产品。截至去年12月,该市绿色贷款余额421.32亿元。 同时,针对铜企业“流动资金量大、资金周转快、票据结算融资比重高”的特点,该市出台转型票据实施方案,推出“转型票据”产品,明确将票据作为创新发展转型金融产品的重点,通过“企业开票+银行贴现+人行再贴现”的闭环风险管理,引导撬动金融机构以“转型票据”模式缓解具有转型需求的铜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设立“转型票据”专项再贴现额度40亿元,将单张票面金额由1000万元调至3000万元,主动降低贴现利率,帮助铜企业节约融资成本。去年5月7日至今年1月2日,该市银行机构累计办理“转型票据”367.92亿元,其中票据贴现348.31亿元,加权贴现利率达1.14%。(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