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结核病仍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显示,诊疗覆盖面的扩大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结核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一疾病仍会每年导致约125万人死亡。其中,耐药结核病有约40万例。面对传统药物疗效下降、治疗周期长及患者负担重等困境,基因检测技术现已逐步应用于耐药结核病的诊疗环节,以此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华大基因推出的PTseq分枝杆菌靶向高通量基因检测(PTseq-TB)产品,其涵盖“标准化试剂+智能化分析+全流程赋能”一体化模式的本地化解决方案,能在医院内实现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的基因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设定了2035年终结结核病全球流行的目标,要求耐药病例治疗的成功率需提升到75%以上,结核病发病率相较于2015年下降80%。截至目前,我国耐药结核病病例约占全球总量的24%,位居全球第二。因此,提升耐药结核病诊断精度和治疗时效、阻断耐药结核的扩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持续精进,其在全球的应用范围也得以拓展。现阶段,中国已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在耐药结核病诊疗的前沿实践中。 基于此,华大基因推出的PTseq分枝杆菌靶向高通量基因检测(PTseq-TB)本地化解决方案,能有效解决临床对耐药结核病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通过减少样本外送环节,显著提升诊断的时效性与自主性。其全流程涵盖了样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文库构建、测序及数据分析解读等环节,最快可在15小时内完成基因检测。其中,PTseq-TB检测范围可覆盖结核分枝杆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基因突变,如4种一线药物及13种常见二线相关的33个重要耐药基因(321个突变位点),涵盖了新型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德拉马尼,以及吡嗪酰胺耐药相关基因pncA的全部突变位点。此外,该方案还具备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鉴定能力,并能检测11种常用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涉及10个基因的82个位点)。同时,特别新增了异烟肼代谢基因NAT2检测,以此助力患者为个性化异烟肼用药提供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基因PTseq-TB基因检测产品在技术层面还具备三大优势:首先,该技术可直接分析痰液、肺泡灌洗液等临床样本,无需专门培养,检测周期得到了显著缩短。其次,该技术采用的油封建库、PCR-free接头连接等技术,大幅降低了气溶胶污染的风险。与此同时,PTseq-TB检测还可基于双端测序策略,提升测序的准确性与突变识别的精度。以此,测序结果显示,PTseq-TB本地化方案的分枝杆菌鉴定限低到50 CFU/mL,耐药基因突变检测限达到500 CFU/mL,可检出占比低至5%的耐药突变菌株。 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控是守护公共健康的基础。而以华大基因PTseq-TB为代表的基因检测技术的精进,为临床带来了能高效识别病原体耐药及其耐药性的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了结核病等传染病诊疗的效率与自主性,有力地推动着疾病防控工作向“全面、精准、快速、便捷”的现代化模式转型。这类创新技术的推广,为耐药结核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