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鹰潭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鹰潭新闻 > 内容
姜朝皋剧作《三打白骨精》荣获我国政府最高奖——老骥伏枥姿犹健 笔底烟霞染千峰
来源:鹰潭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翔 时间:2025-11-16 浏览字号:[ ]

舞台的帷幕虽已落下,但荣誉的华彩依旧回响。就在不久前,从第十四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的颁奖现场传来捷报——由当代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姜朝皋先生执笔的婺剧《三打白骨精》,一举摘得中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至高无上的桂冠:文华剧目奖。

这已不是姜朝皋先生的名字第一次与“文华奖”紧密相连。从《贵人遗香》的悠远回响,到《胡风汉月》的苍茫气韵,再到《梦断婺江》的深沉慨叹,及至《詹天佑》的铿锵风骨,此番凭借《三打白骨精》第五度折桂,不仅是一座个人艺术生涯的丰碑,更是其戏剧创作实力的彰显。

为深入探寻这份荣耀背后的艺术坚守与创作心路,11月14日,《鹰潭日报》以整版篇幅,刊发专题报道《老骥伏枥姿犹健 笔底烟霞染千峰》,细腻勾勒了姜朝皋先生数十载的创作历程与丰厚的人生积淀。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剧坛常青树的内心世界,领略他那不老的艺术情怀与笔下依然奔涌的万千气象。

全文内容如下

当代著名剧作家姜朝皋剧作《三打白骨精》荣获我国政府最高奖——

老骥伏枥姿犹健 笔底烟霞染千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于当代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姜朝皋来说,刚过去的金秋,是彩霞满目、双喜临门。

一喜是凝聚他大半生心血的巨著《烛照丹心——姜朝皋剧作诗文集》在线装书局出版,皇皇七卷,两百余万言,收录了历年来他创作的大型剧作50余部,小戏、电视剧等20余部,文、赋、诗、联200余篇(首、副),是他生平作品的一次集中集结,其间辛劳喜悦,可想而知。

二喜是他编创的大型婺剧《三打白骨精》荣获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登上中国舞台艺术的顶峰,誉满神州。

作为鹰潭市功勋市民、个人一等功获得者的姜朝皋,40年前从美丽的鄱阳湖畔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升格发展的鹰潭,数十年如一日,在文化艺术领域深耕不辍,一步步成长,由一个小城作者成为当代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文学讲师团”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创作的50余部剧作,在全国通过十多个剧种形式上演,多次荣获文华剧作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并蝉联九届江西省戏剧节编剧一等奖,还在省外、国外获奖。这次婺剧《三打白骨精》是继京剧《贵人遗香》、评剧《胡风汉月》、婺剧《梦断婺江》、赣剧《詹天佑》之后,第五次摘取文华奖的桂冠。这一切,足以印证他立足鹰潭、面向全国的奋斗足迹。

提起文华奖,可能有人还不甚了解,它是我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原为单独评选,后与中国艺术节同期举办,成为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也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体活动于2025年10月15日至11月5日在成都、重庆两地举行,集中展演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本届艺术节闭幕式上,第十八届文华奖揭晓,共评出文华剧目奖15台、文华单项奖23个,还增设了文华节目奖(小戏、小品、歌曲等)。其中重磅是15台文华剧目奖,作为综合性大奖,是全国各地剧目竞争的主要目标,15台剧目奖中包括戏曲6台,话剧3台,舞剧两台,儿童剧、歌剧、音乐剧和杂技剧各1台。戏曲由于体量最大,院团和入选剧目最多,所以竞争也最为激烈。《三打白骨精》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6台戏曲综合大奖之列,其难度不言而喻。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是全剧组编、导、演、音、美、灯、服、道、化、效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是全国一流院团,有着最优秀的管理精英和强大的演出团队。姜朝皋与该院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那时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偏居金华一隅,名不见经传,新上任不久的王晓平团长雄心勃勃,经文化部相关领导介绍,找到姜朝皋为他们创作一台具有地域特色表现太平天国兴亡的《梦断婺江》,由陈美兰和朱元昊两位婺剧表演艺术家担纲主演。一经推出,便引起强烈反响,在杭州、宁波、广州参赛,选调进京献演,各种奖项接踵而来,剧团也因此引起业内外关注。接下来的岁月,姜朝皋又为该院团连续创作了7部大戏,分别是《遥寄杏花村》《青春版穆桂英》《铁血红颜》《血路芳华》《基石》《忠烈千秋》《闯王旗》,次次弹无虚发,其中《青春版穆桂英》成为该院国内外巡演首推剧目,《血路芳华》在浙江省戏剧节上获十大优秀剧目奖榜首,《基石》在中央电视台9天内不同时段接连播出7次,这么高频率频繁播出,已然鲜见,其他如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金奖、中国戏曲学会“金盾奖”等也一一尽收囊中。《梦断婺江》当年曾入围文华大奖,由于种种原因,被降下一个档次,屈居文华优秀剧目奖之列(当时的文华奖分为大奖和优秀剧目奖两个档次,后来取消了优秀剧目奖,只设文华大奖,而本届又将文华大奖改称文华剧目奖,是为最高奖)。因此夺取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成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多年追逐的梦想。今天,姜朝皋为他们编创的第九部大戏《三打白骨精》终于使美梦成真,并且一剧名震中外。

为了创作这部戏,王晓平院长三番邀约、等候两年,姜朝皋才动笔创作。因为相同题材的剧目,不少剧种都演过,而且有珠玉在前,如何做到不雷同、不撞车,并能创新超越、后来居上,这对编剧和整个团队都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最艰难的突破。

历经两个月的呕心沥血,姜朝皋交出了剧本。王晓平院长立即组织以翁国生为导演的二度主创团队,对剧本进行研读后投排。翁导是京昆大武生出身的导演,28岁时即以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王晓平院长慧眼识珠,请翁国生来执导此剧,可谓最佳人选。编导强强联手,加上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人才济济,全体演员个个身手非凡,大家凝心聚力,终于促成了这台震惊业内外剧目的诞生。

该剧2023年3月首演,在中国婺剧院连演九场,场场爆满,观众反应十分强烈,在没有做宣传推广的前提下,口口相传,一时名声大振。在接下来的两年半中,又经七次修改,常演常新。直到奔赴成都参赛前夕,编、导、演等合力,利用国庆假期,对全剧又做了一次全面提升,以最佳面目呈现于艺术节的舞台上。今年10月17日、18日两晚,在成都2000多个座位的东安湖大剧院连演两场,座无虚席,叫好声、掌声几分钟就爆发一次,到最后剧终谢幕时,全场的喝彩声更是震穿屋瓦、经久不息。迄今为止,该剧已演出130余场、出访25个国家,线下线上观演人次500余万,全网点击量超1亿次。所到之处,开票几分钟便抢购一空,全国各地千里奔赴赶来看戏的人络绎不绝,有人跟踪追看7场还不肯罢休。

婺剧《三打白骨精》彻底打破了戏剧观众层次的壁垒,无论男女老少、城市乡村、国内国外,人人爱看,除了艺术精湛之外,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让受众共情。剧中所弘扬的扬正义、除邪恶的宗旨是人类共同的愿景,而孙悟空那种不畏强暴、愈挫愈勇的斗争精神更是中国人民顽强不息、忠诚担当精神的生动写照。

《人民日报》于9月23日和10月21日两次刊文高度评价婺剧《三打白骨精》,称“作为现象级的作品,该剧既印证了传统戏曲的强大生命力,也展现了‘守传统之魂、创时代之形’的路径可能性,给中国戏曲的活态传承与现代化转型带来重要启示”。《中国文化报》则用专版进行报道,《中国艺术报》更用醒目标题称婺剧《三打白骨精》“既是现象,更是方向”。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圆满落幕了,《三打白骨精》剧组载誉凯旋。然而曲终人散,余音绕梁,《三打白骨精》的口碑在社交媒体持续发酵,影响愈来愈广,国内外邀约络绎不绝、应接不暇,创造了几十年来中国戏剧的奇迹。

祝贺婺剧《三打白骨精》!祝贺一剧之本的编剧姜朝皋老师!愿姜老师以胸中丘壑再造高峰,为鹰潭、为中华文化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