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图说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说新闻 > 内容
物种故事|苎麻:穿越千年时光的“中国草”
来源:鹰潭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郑长红 方海 时间:2025-11-12 浏览字号:[ ]

有一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制衣,还十分常见,它就是有“中国草”之称的苎麻。在江西鹰潭龙虎山景区上清国家森林公园的丘陵或平地上,野生苎麻随处可见,它们自由生长。苎麻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苎麻素有“国纺源头”和“万年衣祖”的美誉,在古代,麻是重要的纺织原料,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喜欢穿麻料衣服。春夏之交时,苎麻叶子鲜嫩且生长迅速,是制作鹰潭美食麻叶粿的原料。

苎麻,又称野麻、白叶苎麻、家麻等,是荨麻科苎麻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纤维作物。苎麻植株高度约1—2米,茎干直立且多分枝。其叶片互生,形状多为圆卵形或宽卵形,少数呈卵形,顶端骤尖,基部接近截形或宽楔形,基部以上的边缘有牙齿状,叶片上面稍显粗糙,疏生短伏毛,下面则密被雪白色毡毛,叶柄较长。

苎麻的花虽不起眼,却蕴含着不少奥秘。苎麻的花为圆锥花序,腋生,长度可达2-9厘米。花序结构特殊,植株上部可能为雌性花,下部为雄性花,或同一植株全为雌性或雄性。苎麻的花期一般在8—10月,果实为瘦果,近球形,成熟时呈褐色。苎麻的花还是一味传统中药,可以清心除烦、改善失眠和口舌生疮。

苎麻是典型的喜温湿作物,对光照的要求适中。其根系发达,耐旱性较强,但忌涝,积水容易导致烂根。土壤方面,以深厚、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至中性沙壤土最为适宜。作为多年生宿根植物,苎麻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十几年,且每年可多次收割。

苎麻是中国原产的作物,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野生苎麻纤维来制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绳索残片、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中,都发现了苎麻纤维的痕迹。《诗经·陈风》中“东门之池,可以沤苎”的记载,说明了西周时期人工种植与沤制苎麻的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秦汉时期,苎麻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齐鲁千亩桑麻,其人与千户侯等”,将苎麻种植与丝绸并列视为富农产业。唐宋时期,随着棉花的引入,苎麻虽然部分被替代,但在南方地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苎麻种植技术进一步成熟,《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刮麻”“绩麻”等工艺。

民间有“苎麻不过霜,过霜不收浆”的农谚,这反映了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作为天然的高性能纺织原料,苎麻的纤维是植物纤维中最细、最长、强度最高的种类之一,而“苎麻线,万年牢”的俗语,则证明了苎麻的耐用性。至今,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用苎麻编织传统服饰、背带的习俗。

在药用方面,苎麻的根和叶均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利尿、安胎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肾炎水肿、孕期出血等症状。现代研究证实,苎麻具有抗氧化、抑菌及降血糖的潜力,民间常用鲜叶捣敷来治疗创伤或虫咬。此外,苎麻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是优良的坡地水土保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