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塘小镇,宽阔的水泥路,干净清爽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村内绿化、亮化、雨污管网、自来水、燃气和5G网络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近年来,信江新区周塘小镇以烘焙和文旅产业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促进文商旅融合,实现了产业基础、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五个强起来,走出了一条“和美乡村”蝶变之路。 周塘小镇依托500年的产业积淀,80%的村民从事烘焙行业,形成从原料供应到品牌连锁的完整产业链。村里4家主题工坊与1所专业培训机构将生产线转化为体验课堂。“我们工坊针对学生、情侣、家庭的不同需求,个性化推出定制式的烘焙体验课程,将烘焙产业的生产环节打造成文旅消费场景,从‘卖产品’变成‘卖体验’,吸引了周边很多游客前来打卡。”罗宾汉烘焙工坊负责人介绍,产业已从单一生产转向“体验经济”。 围绕“两闲”资源盘活,探索“公司+村集体+村民”发展模式,周塘小镇将村集体资源资产以股份制形式参与产业项目,实现了收益最大化。村小组200户村民全部加入村集体合作社,并通过合作社入股烘焙工坊等7家企业;31户村民闲置房屋得以盘活;村民自主创业20余家;村民实现就地就业299人,吸引返乡就业56人。 通过全面挖掘和融合鹰潭的烘焙、火车、道、铜、雕刻、眼镜、红石、菖蒲、茶、传统工艺等十大地域文化,周塘小镇以本地烘焙特色产业和文旅产业为支撑,深入开展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创建,围绕烘焙产学研和吃、住、娱、游、乐、购等多业态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径。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1万元,村民平均年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了2.5万元。 记者手记: 在周塘小镇的烘焙工坊里,面团在游客手中揉捏成型,正如这个小村庄的蝶变轨迹。当问及变化根源,村民不约而同提到“融合”二字——传统产业与文旅体验融合,闲置农房与商业资本融合。从卖产品到卖体验,从资源沉睡到全域激活,周塘的实践印证:乡村振兴既要产业“硬实力”,更需机制“软联通”。当每栋农房都成为产业链上的“活棋”,当村民从旁观者变为股东,“和美乡村”便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