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内容
七月的底色
来源:鹰潭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未知 时间:2025-07-14 浏览字号:[ ]

七月的底色

 王玉美

七月的蝉鸣撕开盛夏的帷幕,滚烫的风掠过山河大地,将天际染成一片酡红。当石榴花在枝头燃烧,当五星红旗在晴空下舒展,我总会想起南湖红船上那盏摇曳的灯火。这抹红,早已超越了色彩的界限,化作百年间永不熄灭的信仰火炬,成为镌刻在七月血脉里的精神图腾。

站在七月的阳光下,目之所及皆是红色的交响。石榴树用积攒了三季的热忱,在枝头绽放出炽烈的火焰,每一朵都像跳动的音符,奏响七月的序章。广场上,飘扬的党旗猎猎作响,那抹红比朝阳更炽热,比鲜血更纯粹。党徽在阳光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如同千万颗赤子之心汇聚的力量,穿透百年时空,依然鲜活滚烫。这些跃动的红色符号,将七月的天空晕染成一幅壮阔的画卷,无声诉说着一个政党与一个民族血脉相连的故事。

回溯历史长河,七月的红是开天辟地的觉醒之光。1921年的七月,嘉兴南湖的水面上,13位怀揣理想的青年围坐红船,在摇曳的灯火中绘制救国蓝图。他们手中的笔,蘸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红,在黑暗的旧中国写下第一个鲜红的标点。从那时起,红色便成为信仰的底色——井冈山的星火、长征路上的草鞋、延安窑洞的油灯,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将这抹红染透神州大地。湘江战役中,鲜血染红的江水托起革命的希望;平型关大捷的硝烟里,党旗指引着胜利的方向。这些浸透血泪的红色记忆,如同永不褪色的基因,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七月的红更是薪火相传的奋斗征程。当镰刀锤头的旗帜插上天安门城楼,红色便从革命的火种化作建设的熔炉。焦裕禄在兰考盐碱地上种下的泡桐,用根系守护红色信仰;王进喜在大庆油田的井架旁,用铁人精神浇筑红色丰碑。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小岗村18枚鲜红的手印,掀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南海边的春风里,深圳速度让红色的旗帜在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高高飘扬。这些不同时代的红色身影,共同编织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图景。

新时代的七月,红是续写传奇的奋进力量。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数百万党员干部化身“红色尖兵”,在崇山峻岭间丈量初心。黄文秀用生命照亮扶贫路,张小娟将青春献给脱贫事业,他们胸前的党徽在深山里闪耀,将红色的希望种进每一寸土地。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党旗始终飘扬在最危险的地方。逆行的白衣天使、坚守的社区工作者、冲锋的志愿者,无数“红马甲”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长城。这些新时代的红色故事,是对“为人民服务”最生动的诠释,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站在七月的肩头回望,这抹红早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它是红船精神的赓续,是长征精神的传承,是脱贫攻坚精神的延续。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红色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七月的红,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它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红色答卷。

当暮色为七月的天空披上霞衣,我看见万家灯火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这盛世如先辈所愿,那抹融入血脉的红,正化作亿万人民心中的信念,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以红色为底色,用汗水为笔墨,共同描绘更加壮丽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