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拾方光影(余江)影视基地 “灯光组迅速就位!”“演员先熟悉台词和走位!”“眼神要有交流!”导演扯着嗓子在片场指挥,灯光闪烁,摄影就位。这样热火朝天的拍摄场景,每日都在拾方光影影视基地轮番上演。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小精悍、情节紧凑、观看便利的微短剧迅速捕获了一众拥趸。鹰潭市余江区敏锐抢抓微短剧风口机遇,前瞻性布局打造微短剧基地,推动乡村资源向影视产业转型“剧”变。 首届微短剧剧本创作大赛暨拾方光影(余江)影视基地发布研讨会在余江举行。余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破局:“沉睡楼”变身“影视明珠” 拾方光影影视基地坐落于余江区中童镇。这里宛如一座影视大观园,汇集了常见的商业店铺、医院、机舱、教室等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200余个特色室内场景。漫步其间,仿佛步入时光隧道,移步换景,令人沉醉。 然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人烟稀少的中童镇老旧眼镜城。受市场浪潮冲击,眼镜城人流量锐减,商户纷纷撤离,众多店铺关停,部分楼房闲置长达13年之久,沦为无人问津的沉睡资产。如何唤醒盘活这些沉睡资产,成为摆在余江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时,微短剧的春风吹到了余江。余江区委书记罗卫国向记者“揭秘”,“早在2022年,余江就意识到微短剧的市场价值。快速切入该产业,有助于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带动文旅消费和就业。” 2022年,余江区招商部门赴上海招商引资,深入了解短剧产业,并多次实地考察、洽谈项目。余江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李建华自豪地说:“当其他地方还在犹豫不决时,我们果断与投资方达成合作协议。”就这样,拾方光影影视基地应运而生,闲置的眼镜城迎来了新生,成为江西省首家全场景综合影视基地,也是江西省首个微短剧影视基地。 从2023年6月正式签约到2023年11月正式运营,拾方光影影视基地用短短4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从蓝图到实景的华丽转身。“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奇迹。”项目的高效运营,让拾方光影影视基地负责人杨征信心满满。 为推动余江微短剧产业发展,余江区政府针对微短剧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等10个关键问题,量身定制10条支持政策。为此,余江成立了微短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影视服务中心,设立剧管家,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力培育壮大影视产业经营主体。 为加强发行渠道建设,余江构建全域发行体系,对内聚焦红果、爱奇艺、腾讯等头部视频平台,积极招引中坚推流公司、培育新兴潜力企业;对外加强与马来西亚电影局等国外机构合作,构建“翻译+制作+发行”的出海全链条。 余江这套组合拳,为微短剧产业解决了从剧本创作到发行推广的全流程问题,曾经的“沉睡楼”成功变身“影视明珠”,焕发出勃勃生机。 拾方光影影视基地拍摄场景。余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腾飞:全链条生态的县域突围 拾方光影影视基地正式运营以来,吸引全国各地剧组入驻,拍摄微短剧百余部,给当地带来更多人气和财气。 《再世为王》《换亲》《登堂入室》《母爱无声》等剧集,都是在拾方光影拍摄完成的。其中,微短剧《再世为王》上线72小时充值金额突破900万元;6部出口欧美地区的微短剧中,《蚀骨危情》充值金额1100万美元。基地还和300部微短剧剧组成功签约,发展态势良好。 “在这里拍摄极为便利,影视基地一期和二期拥有121个室内场景,让我们无需耗费时间外出转景。”回忆起2024年的拍摄经历,《燃烧吧!村BA》导演洪虎赞叹不已。当时部分镜头需要大量群众演员,镇村干部迅速组织百余名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全力支持拍摄。 截至2024年底,已有160多个剧组在这里完成拍摄。拾方光影副总经理张俊杰介绍:“自拍摄基地建成运营以来,基本每天都有剧组来拍摄,这里能满足20个剧组同时开工且互不干扰。”从2023年11月开始营业,到2025年1月开放第二期场景,2024年有271部剧在基地拍摄,今年预计会增长到582部,余江拾方光影基地已形成“拍—制—播”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基地不断的壮大,拾方光影对余江区的投资环境愈发认可,也加快了在当地的布局。张俊杰表示,此前基地输出内容主要集中在微短剧领域,如今,基地吸引了更多当地产业、文化等多元影视项目入驻,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4月19日,一部以眼镜文化为核心的科幻情感短剧《来自镜中的你》在拾方光影影视基地盛大开机。该剧创新性地将非遗技艺与数字科技相融合,通过镜面时空穿梭的奇幻设定,串联起跨越百年的家国情怀与情感羁绊。剧情围绕“中国眼镜之乡余江”展开,将中童镇200余年的制镜历史和技艺融入创作主线。 如今,余江眼镜等产业亟须新的品牌叙事和宣传方式,以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中童镇镇长张俊文在开机仪式上表示:“《来自镜中的你》在中童开拍,是中童镇探索‘产业+影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也是中童镇特色产业连接外界的‘新窗口’。” 《来自镜中的你》在拾方光影影视基地开机。余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裂变:微短剧“梦工厂”成乡村“掘金宝地” 微短剧基地建成后,周边原本宁静的村庄变得热闹非凡。剧组往来频繁,村民们也随之忙碌起来,迎来了增收致富的新机遇。 目前,基地每日需要供应1200多份盒饭,这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大批工作岗位。 群众演员也成为当地热门职业。“好多热门短剧里都有我的身影,我也成明星啦!”紧邻基地的爱国村村民郑冬萍兴奋地说。47岁的她从小怀揣演员梦,如今在家门口实现了梦想,不仅每天能挣150元以上,剧组还提供餐食。 像郑冬萍这样在家门口当群众演员的村民还有1800余人,演员年龄覆盖各个年龄段,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剧组的创作需求。这些村民大多来自中童镇及周边区域,此前从未接触过演艺工作。通过参加余江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举办的表演培训,他们逐渐掌握表演知识,感受到影视文化的魅力。 从基地建设到日常经营,各个环节都能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无论是照看道具库,还是为剧组提供餐饮、交通等服务,都能看到村民们的身影。 拾方光影影视基地拍摄现场。余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剧组需要临时用工时,爱国村党支部书记方春明就会在微信群里“吆喝”。他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在剧组干活,日薪约170元。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做零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此外,周边乡村里有年代感的祠堂、牌坊、村委会大礼堂等建筑,也成为剧组青睐的拍摄场景,剧组会租用当地村宅、民宿。 村民艾大贵因自家房子造型别致,搭上了微短剧拍摄的“便车”。他喜滋滋地说:“自从有了拍摄基地,我家经常接待剧组,出租场景拍戏增加了不少收入。”一个微短剧拍摄基地,为村民和村集体开辟了增收新渠道,也让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得到更好的保护。 当前,中国微短剧市场正持续进化。随着影视基地综合配套不断完善,余江将继续打造影视产业区,力争在3到5年内,建成有全国影响的短剧生产中心。从政策创新到文旅融合,从技术赋能到出海布局,余江正在深入掘金短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