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江西日报》在其6版、7版以《文旅风正劲 龙虎天下绝——龙虎山景区积极打造具有道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题,通版报道了鹰潭龙虎山景区抢抓文旅融合的新风口、做亮绝美山水、做活文化内涵、持续擦亮“龙虎天下绝”品牌。 文旅风正劲 龙虎天下绝——龙虎山景区积极打造具有道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龙虎山地质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是竞秀江南的秀水灵山。一句“龙虎天下绝”,道不尽龙虎山的丹霞绝美、道宗绝圣、古越绝唱、阴阳绝妙。 这种“绝”,也得到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今年以来,龙虎山景区陆续迎来了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游客团,一季度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75%。境外团和东北、华北旅游专列(包列)让龙虎山热度持续攀升。 近年来,龙虎山景区围绕打造具有道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抢抓文旅融合的新风口,做亮绝美山水,做活文化内涵,持续擦亮“龙虎天下绝”品牌。景区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MBI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100强,江西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景区、全省优秀景区、江西Ⅲ级智慧景区、“全球学子嘉游赣·大美江西发现之旅”优秀景区;成功创建江西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示范创建基地等;景区栖山居、隐泸民宿分别创评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 上清镇获评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镇。 产业 共融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4月20日,2025年“龙虎天下绝”龙虎山第三届越野登山大赛“热血”开赛,近2000名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爱好者齐聚龙虎山,于青山绿水间展开速度与耐力的巅峰对决。 龙虎山花朝盛典、越野登山大赛、马拉松比赛、太极拳邀请赛……围绕“文旅+”,龙虎山景区举办了一大批有特色、有活力、有影响力的“龙虎天下绝”主题系列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参与,让“龙虎天下绝”品牌不断升温。 不断“上新”的文旅活动,不仅让景区持续保持吸引力,还使“流量”真正变为“留量”。第三届越野登山大赛期间,景区宾馆、酒店、民宿爆满,直接转化游客近1.5万人,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近千万元。 近年来,龙虎山景区深入挖掘景区特色文化,准确提炼地域文化内核,科学定位其时代价值,积极探索“文旅+体育”“文旅+生态农业”“文旅+节庆”“文旅+研学”“文旅+国漫短剧”等发展模式,实现创意、产品与市场相衔接,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扩大优质产品供给,跨区域打通文旅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多元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能级。 “一山藏四境,一道传千年”。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道教祖庭,承载着的深厚道教文化和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坚持文化旅游双向赋能,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道文化展示,加强道文化研究,创新推出道文化产品,培育和健全道医康养产业体系,打造大上清宫遗址、道德经文化长廊、道文化研究院等文化项目,“千年道都”正火热出圈。 “旅游要发展离不开文化,景区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人文内涵。” 龙虎山景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龙虎山景区通过激活历史印记,精心打造以道文化寻根溯源、考察研学、体验修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推动道文化显性化、大众化、体验化,让“龙虎天下绝”文化地标走进大众视野。积极创排艺术作品,全面诠释“道宗绝圣、阴阳绝妙”深刻内涵。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持续火爆,《龙虎问道·山水逍遥》微演出火热开演,充分展示“龙虎天下绝”的独特魅力。 同时,景区积极拓展文旅发展业态,持续深化多业态融合,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创造出更多元、更丰富的旅游产品。2024年,景区结合生态农业、民宿经济发展,积极盘活传统空心村落,打造主题式体验区的小半山农文旅综合体,已经成为当地新晋顶流打卡点。观光旅游、康养度假、团建研学、文化遗址参观等丰富的高品质体验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往,逐步形成农旅互促、文旅交融的发展格局。 发展 共富 每到周末,龙虎山“道心溪谷”宿集一房难求,周边的餐饮店、农家乐产业发展“水涨船高”。龙虎山镇龚店村党员钱小贤瞄准市场,精心改造自家农房,开办农家乐、经营特色民宿,2024年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看到我们在家门口就有可观的收入,村里很多在外拼搏的年轻人都想回来了。”钱小贤笑着说。 “道心溪谷”宿集项目于2022年5月启动,通过将4亩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中入市,以及引导企业流转闲置农房,打造特色民宿11栋,建设公共配套与商业设施面积约2200平方米,打造周边配套人文景观6处,带动周边5家特色餐馆、3个农创特色品牌。同时,以“道心溪谷”宿集为基地,开辟“党建+民宿”特色路径,通过成立民宿协会党支部,整合行业资源,组织开展“龙虎先锋·红管家”等系列培训,吸引周边村民就业创业,提升民宿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形成了栖山居、隐泸民宿、道心溪谷、源境、七舍、悬圃、花语美墅等一批有文化、有品位、有情怀、有体验的中高端精品民宿,实现党建引领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实融合文章,形成了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景区建有300余家民宿,每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民宿业及相关产业增收超5000万元。 近年来,景区充分发挥旅游业“流量引擎”作用,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嫁接,实现“景带村、旅富民”。在规范土地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宅改“后半篇文章”。通过挂牌出让农村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入市),成功盘活闲置土地20余宗,赋能旅游产业发展。上清镇沙湾村积极盘活闲置农房、仓库等集体资产,建成了集研学、旅游住宿、亲子团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圣井研学基地,精心打造的溪畔露营基地成为夏日旅游热门打卡点,2024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时,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联农带农富农,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增收150余万元。 “景区快速发展,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龙虎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龙虎山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进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群众普遍参与、普遍受益,绘出文旅融合共富新图景,龙虎山景区的探索卓有成效。 绿色 共享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有一群珍贵的“客人”不远万里飞到龙虎山泸溪河栖息越冬,它们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被誉为“生态试纸”的中华秋沙鸭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旗舰级指示物种,主要生活在水质清澈、水面开阔、食物充沛且人为活动干扰少的环境里,是检验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多年来,龙虎山景区始终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好了,吸引的珍稀动物也越来越多。2023年11月开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两批共引入20只“东方宝石”朱鹮到龙虎山景区开展野化放飞实验,并在龙虎山景区建立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自此,朱鹮在龙虎山景区安家,成了这里的“新居民”。对环境极为挑剔的中华秋沙鸭、朱鹮纷纷选择龙虎山景区,豆雁、田鹀、红头潜鸭、黑鹳、凤头 等新“访客”不断落户龙虎山景区,蜈蚣兰、斑叶兰、短须白甲鱼等物种不断被发现,均是龙虎山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 得益于龙虎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当地孕育出的崖壁铁皮石斛品质优良,铁皮石斛品牌“轩斛”和“兰之丹”均获得“赣鄱正品”认定。江西轩斛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推进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基因条码研究和深加工车间建设,不断实现良种培育、仿生种植、深度加工,获批“江西省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等。江西兰之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龙虎山景区进行野外生态种植崖壁铁皮石斛,经过5年发展,已经开发崖壁铁皮石斛粉干、枫斗、浸膏、花茶、饮料浓浆、面膜6个种类的产品,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铁皮石斛已经成为龙虎山景区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崖壁种植、林下种植、大棚种植等近5000亩,年产值约8000万元。同时,通过“企业+农户”模式,铁皮石斛产业每年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创业增收600余万元。 好山好水好生态。依托绝美的丹霞山水、绝佳的生态资源,龙虎山景区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旅游产业结构、开发模式和游览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围绕中国丹霞、中国天然氧吧、中华秋沙鸭等,积极打造生态型科普研学、自然教育和度假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品体系,协同推进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生态风景廊道等项目建设,打造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 “龙虎山景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向生态保护和文化提升要综合效益,守护景区的青绿根基,发挥景区的独特优势,提升景区的多元成色,擦亮‘两山’理念的亮丽招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龙虎山景区主要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龙虎山景区以获评第六批江西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