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鹰潭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鹰潭新闻 > 内容
同比增长6.8%!一季度鹰潭经济开局良好
来源:鹰潭市统计局 作者:未知 时间:2025-04-25 浏览字号:[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落实,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6.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9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166.03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9.55亿元,增长4.3%。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3亿元,同比增长0.5%。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03万吨,同比增长3.8%。水果产量177.9吨,增长6.2%。禽蛋产量0.58万吨,增长49.1%。生猪出栏29.48万头,下降12.4%。一季度末,生猪存栏61.41万头,下降6.8%。水产品产量1.48万吨,同比增长4.1%,特种水产品产量0.56万吨,同比增长6.0%。

工业生产增势较好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5.9%,制造业增长1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股份制企业增长1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8.5%;私营企业增长9.7%。分产业看,全市铜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3.1%;非铜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全年加快9.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1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8%、10.7%。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回升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7%,制造业投资增长26.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民间投资增长17.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8.1%。工业投资增长20.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7.3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74.5%,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1.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95万平方米,增长0.1%。

市场销售增长加快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83亿元,同比增长5.8%,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1.41亿元,同比增长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42亿元,同比增长6.2%。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2%、46.9%、16.9%。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6%、19.6%。网络零售增长较快,全市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4%,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6个百分点。

货物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9.81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6.09亿元,增长7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1个百分点;进口83.72亿元,下降0.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7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下降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三涨五降”。其中,衣着价格上涨0.4%,居住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7.9%,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8%,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0.3%,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4%。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4%,环比下降0.5%。

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全市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仍然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主攻工业、招大引强”,加快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集群,全力扩大有效需求,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向新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