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行政壁垒、警种壁垒、“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调度不及时……这些是制约现代警务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鹰潭市深化“巡处一体化”改革,建立健全“全域融合、警种融合、警民融合、上下融合”运行机制,以创新举措打造社会巡防治理新格局。 全域联动,跨域协作破壁垒 警务工作无边界。鹰潭市着力打破地域行政壁垒,在全市建立常态化的情报共享、案件协查、联合行动机制,推进“全域融合”实战化运行。 今年年初,鹰潭高新区发生一起重大盗窃案,嫌疑人作案后迅速驾车逃窜。鹰潭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立即将嫌疑人车辆信息、特征上报鹰潭市公安局。鹰潭市公安局将相关信息推送至全市各特巡警大队。不到1小时,嫌疑车辆在余江区被巡逻队员发现并拦截。“这要是在以前,层层发函、协调,嫌疑人早就跑远了。现在信息秒级共享,指令直达一线队员,一线警力就近围堵,让嫌疑人无所遁形,真正实现‘一盘棋’联动。”高新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教导员上官秋涛感慨地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鹰潭市破获流窜犯罪案件数量较上一年上升37%,平均破案时间缩短45%。 融合聚力,警种协同提质效 警种壁垒是制约警务效能提升的顽疾。鹰潭市以“警种融合”为突破口,在中心城区率先推行“交站融合”机制,将特巡警与交警铁骑职能深度整合。“警察前面不该有‘警种’的前缀,核心是‘人民警察’的职责。”鹰潭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民警李昆说。改革后,交警铁骑入驻警务站,共同承担街面巡逻防控、交通秩序管理、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等任务,将“有事处置、无事查控”工作落到实处。 7月20日20时许,鹰潭市公安局信江分局特巡警大队接到情指中心通报,在鹰东大桥上,两辆小轿车发生剐蹭,引发交通拥堵。正在附近巡逻的信江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701警务站队员立即响应,迅速抵达现场。特巡警队员负责维护秩序,交警铁骑按简易程序处理事故,仅用时5分钟就恢复了交通。通过“交站融合”,中心城区全域实现快速反应,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显著提升,交通、求助类警情平均到场时间缩短40%。 警民连心,共治根基更牢固 “自从平安商户联盟成立以后,警官们常来坐坐,感觉特别踏实。”在凯翔购物广场经营服装店的陈女士,道出了“警民融合”带来的真切变化。 2024年,鹰潭市公安局发动全市治安积极分子、商圈商户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治安防控,打造了“平安义警队、义务巡防队、平安商户联盟”三支队伍。据统计,该市共有义警4978人,义务巡防员2168人,“平安商户联盟”110支。 “从邻里纠纷调解、防盗防骗宣传,到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人员动态掌握,信息渠道通了,工作就好做了。”鹰潭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月湖大队大队长洪新军深有感触地说。警民融合作用显现:“义警队员”某小区保安在夜间巡逻时,发现两名男子在小区停车场企图拉开车门盗取财物,“义警队员”一边暗中跟随,一边向警方实时报送信息,不到20分钟,将两名“拉车门”嫌疑人抓获,成功挽回群众财产损失。 鹰潭市公安局结合社会行业特点持续深挖细掘,建立“警邮、警运共建群”,利用其职业优势收集社会面治安风险线索,切实形成强力震慑。 上下贯通,工作效能显提升 “融合”的关键不仅在于横向打通,更需纵向贯通。鹰潭市公安局大力推进“上下融合”,优化指挥体系,强化上下联动。在市级层面,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指挥调度扁平化、可视化。在发生重大警情或启动专项行动时,鹰潭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巡控办可直接点对点指挥调度一线最小作战单元。“现在指挥链条短了,指令更清晰,我们处置起来方向明、底气足。”信江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队员严晶表示。 同时,鹰潭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常态化下沉指导,与基层特巡警大队捆绑作战,既输送专业力量,又化解基层痛点。“四个融合”的成效最终要落脚于平安建设和群众满意度。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能力,鹰潭市公安局警务运行质效显著提升。今年以来,鹰潭市刑事、治安警情较上一年分别下降19.7%、10.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四个融合”正成为鹰潭公安提升核心战斗力、服务人民群众的强劲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