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遮住晚霞,在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国家森林公园那片茂密的树林中,除了能听到夏蝉的鸣叫,还能听到类似“咕咕”或“嘟嘟”的声音为之伴奏。发出这声音的,正是领角鸮——人们熟知的猫头鹰家族中的一员,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领角鸮属于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是一种小型猛禽。它的体长通常在20至27厘米之间,体重约100至150克。其后颈基部有一圈乳白色领环,耳羽簇明显,虹膜呈深褐色,嘴和脚为污黄色。其上体通常为灰褐色或沙褐色,杂有暗色虫蠹[dù]状斑和黑色羽干纹,具有“隐身”效果。下体则是白色或皮黄色,缀有淡褐色波状横斑和黑色羽干纹。翅膀边缘松散的羽毛,使得它飞行时快速且无声。前额和眉纹呈皮黄白色或灰白色。幼鸟则通体污褐色,杂有棕白色细斑点,腹面较淡,呈灰褐色,除飞羽和尾羽外,均呈绒羽状。 领角鸮的“角”,实际上是两簇直立的耳羽,看起来像两个小犄角。这些耳羽不仅用于视觉交流,还能威慑天敌。遇到危险时,领角鸮会竖起耳羽,以达到迷惑天敌的效果,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之一。领角鸮的面盘和眼睛大而圆,非常类似家猫,因此也被人们统称为猫头鹰。雏鸟羽毛蓬松,动作笨拙可爱,活脱脱就是“呆萌界小明星”。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耳朵不对称,能精准判断声音来源,即使猎物藏在落叶下,也能被它们发现。 领角鸮虽然外表呆萌,但它是典型的“昼伏夜出”鸟类。凭借超强的捕猎本领,它被誉为“暗夜杀手”。领角鸮通常单独活动,白天躲在树洞或茂密的枝叶中养精蓄锐,夜晚才出来觅食。其觅食行为疾速且无声。它的食谱上主要以老鼠为主,也吃蜥蜴、昆虫、小鸟和蛙类等。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只领角鸮一年能捕食数百只老鼠,堪称“农田卫士”。 领角鸮的繁殖期通常在春季至夏季。它们喜欢在树洞、墙缝或废弃建筑中筑巢,每窝产卵3至5枚。雌鸟负责孵卵,雄鸟则外出觅食喂养伴侣。雏鸟孵化后,父母会轮流喂食。大约4至5周后,小领角鸮就能离巢学习飞行和捕猎。 在中国,领角鸮常见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冬季可能会向更温暖的南方迁徙。它们喜欢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农田甚至城市公园中,尤其偏爱有树木的开阔地带。 在中国古代,领角鸮被称为“鸺鹠”(xiūliú),人们认为它们能预知吉凶。而在西方,领角鸮则常与雅典娜女神联系在一起,代表学识与洞察力。不过,领角鸮有时也会被误认为是“不祥之鸟”,尤其是它们的夜间鸣叫可能让人感到不安。实际上,这只是它们同类之间的语言交流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