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国家森林公园,生长着一种野生浆果——密齿酸藤子。它外形唯美、风味独特,兼具药食两用功能,那酸甜清爽的口感以及驱虫、健胃的药效,让它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密齿酸藤子别名众多,有打虫果、米汤果、白木浆果,也叫白花酸藤子或驱虫酸藤。它属于报春花科(或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是攀援灌木、藤本或小乔木。植株高度可达3—6米,茎干细长且多分枝,表面布满细密的皮孔。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面深绿且富有光泽,这便是它得名“密齿”的缘由。 它的花为白色或粉红色,呈聚伞花序腋生,花瓣有5枚,花丝短而纤细。在雄花中,雄蕊伸出花瓣,花药背部无腺点;在雌花中,雌蕊与花瓣近等长,花柱下弯,柱头微裂。果实为球形或略扁,成熟时呈红色,富含生物活性成分,是传统医药的重要原料。 密齿酸藤子喜欢生长在海拔200—1700米的山坡灌丛或林缘。它耐寒怕热,对土壤要求不高,但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排水良好的环境,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 这种植物的味道十分独特。未完全成熟的果实酸度突出,带有明显的柠檬酸风味,能瞬间唤醒味蕾,让人回味无穷;成熟后则会逐渐显现出清甜之感。人们常把它与糖腌渍后食用,或者制作成果酱搭配烤肉。在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同胞会将密齿酸藤子与蜂蜜混合,制成传统饮品“酸䕨蜜饮”,既解暑又开胃。现代研究表明,密齿酸藤子虽个头不大,却富含维生素、多酚类物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 在中医领域,密齿酸藤子应用历史悠久,被视为驱虫、消炎和健胃的良药。其果实可以生食,与红糖或酸果拌食,有驱蛔虫的作用。它性味苦、平,归胃、大肠二经,主要用于治疗虫积腹痛、蛔虫病、绦虫病等。酸藤子的根、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根和叶味酸,性平,有祛瘀止痛、消炎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肠炎、消化不良、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等;果实味甘、酸,性平,有强壮、补血的作用,可治疗闭经、贫血、胃酸缺乏等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