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鹰潭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鹰潭新闻 > 内容
余江区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微短剧赋能产业发展
来源:鹰潭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夏敏 黄苏明 时间:2025-08-20 浏览字号:[ ]

近年来,余江区以微短剧产业为突破口,将文化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条“短剧+文旅+产业”的特色发展路径。通过完善产业生态、深耕内容创作、创新品牌营销,不仅激活了沉睡资源,更以微短剧撬动乡村经济振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121个现代室内场景、163个外景协拍点构成“半小时拍摄生态圈”

基地完善产业生态 打造全链发展闭环

2023年,余江区将闲置13年的老旧眼镜城蝶变为“拾方光影余江影视基地”,成为江西省首个全场景综合微短剧影视基地。这一“沉睡资产”的盘活,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构建了微短剧产业的全链条生态。

基地以“有景拍、有配套、有服务”为核心,打造了覆盖拍摄、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基地已建成121个现代室内场景、163个外景协拍点,并规划建设年代景、民国年代景、古装景等特色场景,形成“半小时拍摄生态圈”。配套的道具库、服装库、设备器材库以及400套演员公寓和人才公寓,为剧组提供“拎包拍摄”便利。同时,余江区出台《扶持影视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设立2亿元影视产业基金,招引入驻剧本创作、制片、发行等企业53家,实现从剧本孵化到海外发行的全流程服务。

“从招商到注册,项目服务专班提供‘一站式’服务,审批绿色通道让我们的项目落地效率提升50%。”拾方光影基地负责人表示。首创的“剧管家”机制,累计协调解决160余个外景地拍摄需求,推动基地年产出微短剧超170部,其中《燃烧吧,村BA》《桃花马上请长缨》等爆款作品热力值突破1.8亿元,2024年累计实现热力值超10亿元。

《娇莺》观看量破10亿

深耕内容创作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内容是微短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余江区通过“引资源、育人才、拓市场”三管齐下,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有剧本”:余江深化与中国网络作家村的战略合作,设立“鹰潭市余江区微短剧编剧村”,每年引进30名资深编剧、培育30名新人,并注册工作室,实现年均300部优质剧本输出。编剧聚焦乡村振兴、家庭伦理等题材,将《正月剃头》《兄妹分家》等贴近百姓生活的短剧搬上荧幕,以真实故事引发观众共鸣。

“有人才”:通过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余江每年培养400名影视专业人才,破解产业“用人难”瓶颈。同时,组建3800人规模的群演公会,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参与拍摄,去年发放群演工资225万元,带动周边就业超8000人。

“有市场”:余江与字节跳动旗下番茄小说共建IP交易中心示范基地,建立月度数据共享机制,开通“IP直通车”服务,实现网络文学IP向影视内容的精准转化。目前,该模式已推动《茶卡盐湖》等国家广电总局精品项目落地,并孵化出全国第一爆款《桃花马上请长缨》。

《再世为王》上线72小时充值金额突破900万元

创新品牌营销 提升产业辐射效应

为扩大微短剧产业的影响力,余江区通过“活动+文旅IP”双轮驱动,打造“微短剧+”特色品牌。

“有活动”:为推动网络微短剧的发展,2025年微短剧产业生态大会将于8月20日至22日在我市举行。此次大会以聚焦于网络微短剧的国际化和大众化优势,通过多元交流促进产业生态的共同发展,并邀请了行业内的知名人士和网络红人齐聚一堂,营造微短剧内容与青年创作力碰撞的良好氛围。此外,2025年7月,余江已成功举办了“微短剧产业生态大会暨全国大学生短视频创作大赛”,并与点众科技共建“河马杯”短剧孵化基地,通过赛事和合作吸引全国优质项目落地。

“有文旅IP”:依托热门短剧场景,余江设计“IP主题文旅线路”,将剧中经典场景转化为游客打卡点。

推动产业振兴 释放乡村经济新动能

微短剧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余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基地拍摄微短剧271部,其中国内精品211部、海外短剧60部;2025年目标实现拍摄500部,引入企业50家,主营收入达1亿至2亿元。“一天最高挣1600元,还圆了表演梦!”余江区中童镇爱国村村民姜有水通过当群演、出租房屋,年收入近10万元。

产业的直接效益体现在就业与增收上。影视基地带动餐饮、住宿等周边业态繁荣,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