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纵横间路渠交织,规整田畴里沃野含情,连片良田宛如一幅精心铺展的锦绣画卷,在阳光下涌动着勃勃生机。这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新景,正是江西省贵溪市鸿塘镇近年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的生动缩影。 田块平整促增效:零散耕地变身连片良田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申报阶段,贵溪市炉宋村江家组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突出,该组的50余亩耕地因长期缺乏系统规划,田块细碎分散、高低错落,呈现“巴掌田” “鸡窝地”特征,灌溉条件落后,机械化耕作难以开展;受自然条件与生产能力制约,这片耕地常年仅能种植一季稻,产量低且收益微薄,导致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成为制约农业提质增效的突出问题。“我家4亩地分在2个山坳里,田地太分散,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守着几亩薄田。”村民江先生指着改造前的老照片感慨,“现在好了,小田并大田,我打算承包50亩种优质稻,用大型收割机收粮,既省力又赚钱。” 设施升级强保障:基础提质筑牢丰收底气 为破解土地制约难题,炉宋村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获批实施面积220亩,江家组零散耕地被纳入整治范围。项目启动初期,因部分村民对田块调整存在顾虑,出现“分田难”问题。村“两委”班子立足基层治理,将项目推进与“三百行动” “铜城夜话”等机制深度融合,组织村干部、理事长、党员上门走访,“三进三出”深入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政策宣讲、诉求收集、协商沟通,逐户阐明项目效益,逐步打消村民疑虑,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经过集中整治,江家组细碎田块实现连片整合,田块平整、沟渠硬化、路网贯通等工程全面完成,农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真正实现“一平二通三提升”的建设目标。“小田变大田”后,大型农机顺利进场作业,耕作效率大幅提升,原本仅能种植一季稻的耕地实现“一季改两季”,产能得到充分释放。规范化的田块布局、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村民切实感受到项目带来的实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认可度显著提高,为后续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多方联动聚合力:共建共享铺就振兴新路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村民的广泛参与。村“两委”干部上门上户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将“机耕路宽度是否够用”“灌溉渠道怎么布局”等细节交给群众讨论;成立“项目监督小组”,由老党员、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以前修路修渠,村民总觉得‘是政府的事’,现在大家一起出主意、盯着干,工程进度比预期快多了。”一村民说道。项目实施以来,已有3户村民主动流转土地,准备大干一场。 沃野良田藏丰穗,乡村振兴正当时。炉宋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是鸿塘镇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更彰显了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从直面“细碎田”难题到破解“分田难”困境,镇、村干部以“三百行动”听民意、“铜城夜话”聚民智、“三进三出”解民忧,将工作重心沉到田间地头,用耐心化解疑虑,用实效赢得认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攻坚”,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