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内容
空心菜
来源:鹰潭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未知 时间:2025-08-18 浏览字号:[ ]

空心菜

王同举

空心菜是菜蔬中少有的“两栖高手”,能在水、陆两处安身,水里泡着能活,土里栽着也能长。南方人更爱叫它“蕹菜”,《本草纲目》里写蕹菜是“南方之奇蔬也”,倒添了几分文气,只是寻常人家灶台边,还是“空心菜”三个字喊得顺口。

水里的空心菜,多栽种在池塘或水田的浅处,根须在泥里扎得浅,茎秆却长得格外水灵。叶片嫩得像抹了油,绿得发亮,风一吹,整株在水里轻轻晃荡,根须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舒展,像一群绿色的水精灵。农人们挽起裤管下到水里,伸手一掐,带着水汽的嫩梢就落进竹篮,湿漉漉的,凑近闻,有股子水腥气混着青草香。

旱地里的空心菜则多了份扎实。田埂边、菜园角,随便丢些种子,几场雨过后,就冒出密密匝匝的绿。茎秆比水里的略粗,带着点土黄色,叶片边缘更挺括,掐起来“咔嚓”响,透着股子脆劲。不像水里的空心菜那般娇气,旱地里的经得住晒,哪怕烈日当头,蔫了的叶子浇点水,隔天又精神抖擞。

为啥能水陆两栖,老辈人说:“它的心是空的,水也容得,土也容得。”其实是那空心茎秆藏着门道,水里生长时,空心能帮它透气;土里扎根时,空心又能储水,难怪无论水泽还是旱地,都能长得旺。

摘空心菜是项清爽的活计。水里采的得小心避开浮萍,土里摘的要拨开纠缠的藤蔓。清晨去采最好,露水还挂在叶尖上,青碧的叶子沾着水珠,太阳一照,亮闪闪的。大人掐菜时专挑最嫩的梢,拇指和食指捏住茎秆,咔嚓一声脆响,带着露水或泥土气的嫩梢就落进竹篮里。

炒空心菜,讲究一个“快”字,慢了就软塌塌没了精神。最家常的是蒜蓉空心菜。蒜瓣拍碎剁成泥,铁锅烧得冒烟,倒两勺菜籽油,油一热,蒜蓉下去“滋啦”一响,香味瞬间漫开。接着把沥干水的空心菜倒进去,铲子快速翻拌,菜梗和叶子在热油里打个滚,颜色变得更绿,带着点油亮的光泽。撒一小撮盐,滴几滴生抽,再翻两下就出锅。装在白瓷盘里,绿得亮眼,梗是脆的,叶是嫩的,蒜香裹着菜的清甜味,配白粥最是熨帖。

有人偏爱腐乳炒空心菜,那又是另一种滋味。将红腐乳捏碎,加勺鸡汁搅匀,菜炒到半熟时倒进去,红亮的酱汁裹住每一片叶子和茎秆。空心菜的“空”在这时派上用场,酱汁顺着茎秆的空心钻进去,咬一口,先是腐乳的醇厚咸香,接着是菜本身的清甜,层次感十足。我小时候总爱先啃菜梗,吸干净里面的酱汁,再嚼叶子,觉得那空心是老天爷特意留的“藏味阁”。

傍晚,饭桌上摆一盘蒜蓉空心菜,一碗绿豆汤,凉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夹一筷子菜,脆嫩的声响里,都是安稳的烟火气。这能水养能土生的空心菜,空的是茎秆,满的却是生活的实在与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