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百姓需求各不相同,有了矛盾怎么解决?鹰潭市月湖区交通街道磷肥厂社区党委给出自己的答案—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优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中央有部署,基层有行动。在月湖区,一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的实践拉开序幕。 以“居民提议、两委审议、民主商议、协同决议、大众评议”的“五议工作法”破题,通过“议起当家”居民自治模式,人人来当家、户户都参与,共同守护生活中的小安逸。该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对城市社区网格、农村网格和专属网格进行划分,共设置网格273个,其中城市社区网格213个、农村网格57个、专属网格3个,优化网格设置,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月湖区网格管理经验做法被作为典型在全省网格管理服务推进会上推介。 月湖区深入落实治理强基战略,推动基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创新,形成了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密党建引领“一张网” 夜幕下,月湖区交通街道磷肥厂社区江南水都小区,在饭后走出家门,来到健身休闲广场,或健身或在石凳上纳凉休憩。 “过去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健身器材,更没有休闲石凳、凉亭,居民跟小区物业的关系特别紧张,小区环境也不好。”居民陈高介绍道。转变来自2024年11月28日,在社区党委的主导下,小区重新选举了业主委员会,67岁的老党员刘承军当选业委会主任兼业委会党支部书记。 业主委员会从环境入手,与社区、物业公司一起跑项目、调解矛盾,通过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一项一项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经过半年多努力,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矛盾少了,小区变化大了,群众的笑容多了。 月湖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将“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列为月湖区委书记领航项目,高位谋划部署、推动落实。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压实责任、强化联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业委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落实“一管三带”(党员管好自己,带领家庭、带好邻居、带动群众)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机制,以党建联建并举,将小区业委会纳入党建网格化管理,将“党建+业委会+物业”的红色力量融入社区治理,构建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居民理事会三方共同参与的党建联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实现物业党组织全覆盖。建立“五马共建”红色物业新模式,充分整合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小区志愿者、楼栋单元长等多方力量,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小区精准集聚。依托“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载体”的创建思路,成功打造17个特色鲜明的红色物业小区示范点。抓好物业服务内容和质量“两个延伸”,组建132支小区红管家服务队伍,设立党员先锋岗,接受居民监督。组建315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新兴领域力量参与小区治理,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今年“五一”前夕,江边街道立新社区群众反映:建设路1号地势较低,小区新安装的电动车停车棚一到下雨天就容易积水,存在安全隐患。立新社区党委书记吴琳第一时间向月湖区城管局寻求帮助,区城管局与社区、居民代表商议后制定整改方案,只用一周时间就整改完毕,彻底解决了积水问题。“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月湖区积极强化在职党员作用发挥,将党员8小时以外表现作为表彰激励和评优评先重要依据,促进68个区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已有12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主动到社区报到,累计开展服务4300余次。 下好网格赋能“一盘棋” 楼上楼下的邻居,因为漏水问题吵得不可开交。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梅园街道东湖家园社区网格长汪鸿不急不躁,她和专、兼职网格员一起耐心安抚两人的情绪,分析症结,并请来施工队伍一起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找到漏水原因。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两人握手言和。 月湖区对现有村(社区)网格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打造“多网合一、一网统领”的网格化治理模式。优化调整网格。城市社区原则上按300户、1000人左右为标准划分一个网格,农村原则上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为一个网格。网格以楼栋、单元为节点,把驻区单位、居民住宅、个体商户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把社会治理体系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秉承“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理念,月湖区对城市社区网格、农村网格和专属网格进行划分,设置网格服务管理示意图,明确网格的区域划分、职能职责。在显著位置设置网格连心服务卡,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打通网格化服务管理“神经末梢”。 完善工作机制。月湖区强化党建引领城乡网格治理,制定网格支持清单,组织25个职能部门推出86条举措,推动力量、资源、服务下沉。整合在职党员等多元力量,壮大兼职网格员队伍,实现基层治理“多元共治”,提升网格管理服务效能。强化平台建设。该区以区综治中心为依托,全力打造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准确、快速、完整地交流与反馈。同时,持续优化矛盾纠纷排查上报、调处、会商研判、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形成高效闭环管理。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命案零发生,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5.1%、11.1%。 绘好基层权责“一张图”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关键要厘清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使基层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为此,月湖区实施了基层“减负”“赋能”行动。 摘牌瘦身,为“车”减负。针对工作事务权责不清、村(社区)挂牌多、报表台账多、考核层层加码、微信工作群提示不断等问题,月湖区积极健全完善村(社区)事务准入机制,通过机制落实,已全面清理22项清单外工作事务,摘除68块不符合规范的牌子,取消101项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清理违规借调的基层工作人员。配合鹰潭市清理借调的区直机关干部10名,集中清理了镇(街道)干部6名、社区工作者46名。推动精文减会工作。健全完善区级层面发文开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区级层面发文数量、全区性大型会议均减少。清理“僵尸类”微信公众号8个和QQ、微信群200余个。减少基层考核。从区级层面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明确镇(街道)为所辖村(社区)的考核主体,区直单位不得对村(社区)列出考核指标。 筑牢堡垒,为“马”赋能。月湖区坚持权责一致,扎实开展履职事项摸底梳理、分析评估、归纳提炼等,形成镇(街道)履职事项8个方面“三张清单”,起底工作事项平均1460项、基本履职事项平均115项、配合事项平均110项、收回事项平均122项。增加镇(街道)编制数量。为5个镇(街道)共增加70个事业编制(除四青街道外)。童家镇事业编制从25个增加至35个,其他4个街道事业编制全部从7个增加至22个。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城镇居住人口达17.08万人,城市社区工作者453人,达到每万人口24名社区工作者。同时,严格落实乡镇干部工资绩效考核制度及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政策,让基层堡垒根基更加牢固。加大激励力度。2024年,从优秀村(社区)书记中选拔1名担任街道领导干部,选聘5名事业编人员。2024年以来,21名社区工作者获评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6名基层工作者荣获“新时代赣鄱先锋”。 聚力党群共建“一条心” 江边街道立新社区林东花苑小区周边坐落着税务局、银行,办事人员往来频繁。“外来人员为了办事方便,将车子停在小区院子里,占用居民车位,影响正常出行。小区老人孩子多,不安全。”居民罗桂兰向社区反映。 这也是立新社区党委书记吴琳的心事:辖区内大部分是开放式小区,停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居民有提议,问题怎么解决?不如坐下来议一议。 “我人在外地,这个车杆装了也用不上。”“我家都没车,这跟我有啥关系?”居民的工作不好做,意见往往不统一。既然是小区的事,那就是自己的事。罗桂兰和其他热心居民一道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后大多数居民同意安装车杆,设置进入权限。但很快,新的问题又接连出现:办法要落地离不开人力财力,工作谁来做?安装后设施如何维护?谁来管理? 有了前期的工作基础,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居民自发成立车委会,由罗桂兰这样有公益心、组织能力强的热心居民组成。秉承着“自己的东西自己爱护”的原则,他们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商议缴纳车杆安装费、维护费,联系施工方,有的还拿出了自家电脑接入监控视频……大家都为小区建设出力。如今,小区遇到问题,居民立马集思广益解决。 “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热心群众多,点子也多,何不让居民自己拿主意,做‘当家人’。”月湖区委组织部部长梁锋说。 月湖区探索建立“议起当家”基层治理机制体制,按照居民提议、两委审议、民主商议、协同决议、大众评议的“五议工作法”针对性破题,线下建立楼组、业委会、社区三合一“议起当家点”173个,线上建立居民议事微信群938个。在163个小区打造“榕树里”“书香议事”等多样化议事模式,累计开展议事协商1800余次,共办结小区安装起降杆、健身器材、外墙渗水维修等议事事项5400余件,受到居民点赞。协商议事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职能部门的加入能够研判解决方法的科学性,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大伙的烦心事、闹心事都被化解成舒心事、开心事。 同时,月湖区坚持深化改革惠民,提升发展效能。综合窗口改革成效显著,高频事项全面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拓展,25个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一表同享”持续推进,150个业务表单合并精简至64个,压缩率达57%,切实推动数字赋能基层减负。“以改革思维推进城乡供水高质量一体化”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并代表我省参评全国优秀典型。民生工程落地见效。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稳步启动,惠及居民1959户。“一网通办”平台使用率稳步提升,新设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超90%,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1+N”综合监管模式扎实推进,合并事项14个,上半年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