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华秋沙鸭春归别江南,不知不觉,跟着“鸭司令”肖冬样的镜头观察中华秋沙鸭已经四年了。四年前,我对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知之甚少;如今,竟能与这位“鸭司令”讨论它们的迁徙规律。这份坚持,源于对自然奥秘永不停歇的探索。 肖冬样拍摄中华秋沙鸭 肖冬样是全国劳模,也是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护林员,十多年来,一直守护着中华秋沙鸭和那片广袤的森林。在他的心中有一本动植物“活地图”,他能分清哪些动物是龙虎山的“常住居民”,哪些是“新访客”,哪种植物长在哪个山头。鹰潭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24年1月,“学习强国”鹰潭学习平台开设物种故事专题,如今已推出一百多篇,其中《东方蝾螈“中国火龙”》等11篇点击量突破5万,点击量过万的作品占总数的一半。这么大的点击量是我始料未及的,刚开始觉得这种科普短文喜欢的人不会很多,但这些数字说明公众对自然认知的饥渴。 这些科普短文受欢迎的背后是一群当代“愚公”的默默付出。肖冬样常说自己“傻”,自费购买相机、无人机,从2007年开始记录中华秋沙鸭,至今已19年。他拍摄了20余万张照片、2万多G视频,形成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第一手珍贵资料。这位执着的摄影爱好者,每每看到“心仪”的动植物,都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反复拍摄。近日山矶花开得正盛,他前后拍摄了50余张照片,将常见的山矶花拍出了艺术美感。正是这份对生态文明的坚定信心,支撑着他十年如一日地记录着生命的故事。方海是上清镇政府工作人员,爱好文学,虽非动植物专家,却以普通市民的视角,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讲述着动植物的奇妙特性。他们背后还有一群动植物专家,每当遇到疑难,这些专家总能用专业知识答疑解惑、严谨校对着每篇稿件的科学表述;而我们小编则像采蜜的蜜蜂,将这些散落的生态碎片酿成甘甜的科普蜂蜜。我早晨8点多就赶到单位,一个一个下载肖冬样发过来的视频,每天跟随他的镜头,感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四季变化。这群当代“愚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移山不止的笃定。 生态环境保护是场漫长的接力赛,当城市孩子通过我们的物种故事认识家乡的中华秋沙鸭,当村民开始主动保护曾经惧怕的毒蛇,当市民认真了解曾经熟视无睹的动植物,信心的种子便已破土。正如愚公相信子子孙孙终能移山,我们也坚信,当无数微光汇聚,必能照亮生态保护的整片星空。 (作者单位:鹰潭市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