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眼镜产业两百年蝶变 ——从“一副担子”到“智能新视界” 本报记者 张国旗 见习记者 戴志勇 徐江力 “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是曾经流传在余江区的一句顺口溜,也是当地眼镜人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如今,这座不足40万人口的赣东北小县城,已然在全国眼镜产业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眼镜”成就了百亿元大产业。 4月1日至2日,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江西眼镜推介会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及眼镜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眼镜行业发展大计,助推中国眼镜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构建开放共享和智能驱动的产销融合AI新模式。这不仅是余江眼镜产业的一次高光时刻,更是其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引领的新起点。这背后,是余江眼镜产业深厚的历史底蕴、强劲的创新动能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强力支撑。 匠心传承—— 百年眼镜之乡的崛起之路 余江眼镜的故事,是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匠心史。 早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余江眼镜“始祖”赵赫磊便肩背专用箱行走四方,从事眼镜修理与配换。至道光年间,其召集当地能工巧匠与商人,创立余江眼镜帮会,成为中国最早的眼镜行业组织。 时光流转至计划经济年代,1976年,余江中童镇人重拾百年传承下来的眼镜行业,组建了48人的“中童公社眼镜服务组”,开启现代眼镜产业复兴序幕。此后数十年间,余江以眼镜销售为主业,所售产品多从外地购入后分销全国。 真正的产业蝶变始于二十余年前的“筑巢引凤”。余江区立足产业富民战略,顺势而为,将眼镜产业列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在中童镇规划建设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 一届接着一届干,余江区通过“产业聚链、招引补链、品牌强链”的持续发力,香港上市公司雅视集团、全国最大的定型片生产厂家科强光学、国内老视镜领军品牌“夕阳红”万成光学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园区形成涵盖原材料、配件、镜片、电镀、成品眼镜及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集群,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 截至2024年,园区已集聚企业300余家,培育自主品牌90余个,获授专利137项,实现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8.22亿元。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2024年外贸出口额超1亿美元,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智赋能—— 传统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跃升 走进鹰潭万成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浪潮迎面而来——公司ERP智能系统大屏上,采购、订单、库存及数控裁片等数据实时跳动;CNC裁片机在自动机械手联动操作下,精准完成每分钟4副镜片的全自动裁切。传统眼镜工厂如何蜕变为智能车间?答案藏在每个跳动的数据里。 “这条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裁片生产线,让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总经理叶建军介绍,“更关键的是,裁片OCD偏差(光学中心距离)稳定控制在0.2毫米,比国标精度提升60%。” 不仅于此,万成光学公司科技创新的基因,融入眼镜制造的一个个环节:全国首创“粉末注射零件激光焊接工艺”实现金属镜架毫秒级精准焊接;防蓝光与渐变焦老视成镜攻克中老年群体用眼痛点…… 万成光学只是诸多余江眼镜企业坚持数转智改、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政企协同的创新生态。余江区成立了眼镜行业数字诊所,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机构开展“数字体检”,实现一企一策。目前,余江眼镜园区内有14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获评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当数据流注入产业链,传统制造正焕发新生机。园区还积极构建眼镜产业大脑,目前已初步建成大数据平台,整合眼镜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等多维度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可视化展示。通过数据分析,可精准把握产业整体运行态势,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撑,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余江眼镜”集体商标获批成为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将品牌价值转化为市场优势,下一步,余江将在全国眼镜销售商中择优布局余江眼镜标准店,统一采购渠道、服务标准和服务配套,加速眼镜产业由传统制造向设计研发和销售服务‘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余江区眼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志文介绍。 AI+AR新赛道—— 开启眼镜产业“智能新视界” 近日,余江眼镜产业园内,Rokid旗舰店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他们戴上AR眼镜,感受神奇“视界”。这是2023年12月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落户于此的全球第二家品牌旗舰店,标志着眼镜之乡余江步入了智能AR时代。 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这位从余江区中童镇走出的AR领域领军者,因不久前演示AI+AR眼镜RokidGlasses作为智能提词器的创新应用引发全网热议。值得关注的是,Rokid与余江区已达成战略合作。对于祝铭明而言,这不仅是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更是一次战略布局——通过与余江区的深度合作,推动AR智能眼镜与传统眼镜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余江眼镜产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共同拓展全球眼镜市场。 同时,余江本地企业在智能眼镜领域也不乏创新力量。“为了能让产品如期在眼镜大会上展示,研发团队昼夜攻关。”3月27日,江西科强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强终于收到近视管理智能眼镜通过测试的好消息,长舒了一口气。 “我们这款眼镜产品以AI科技重新定义儿童视力保护,市场前景广阔。”李少强介绍,眼镜突破传统离焦镜片局限,搭载六轴姿态感知与边缘AI算法,实时监测孩子用眼姿势和环境光线,通过智能振动提醒、医生联动干预等,可精准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实现从被动矫正到主动预防的跨越式升级。 此外,在这次眼镜大会上上线的雅视AMOS(雅姆斯)智能销售系统,将搭建起余江眼镜产销供应平台,推动眼镜门店与园区工厂实现产销融合。 AMOS智能销售系统是一个集设计、生产、装配、成镜于一体的智能配镜平台,可通过AR技术实现快速试戴,并提供个性化的AI推荐,云端存储眼镜款式的设计有效减少门店库存压力。“我们期望通过科技赋能眼镜行业,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购物体验,为整个眼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雅视光学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海英表示。 从百年前的肩挑货担到如今的智能工厂,余江眼镜产业的蜕变史,正是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余江眼镜产业的发展,其背后不仅是几代人的产业坚守,更是数字化时代中国智造的生动诠释。正如余江眼镜大会主题所昭示的,“AI余江·镜未来”,在“智能新视界”中,余江眼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中国眼镜协会职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维平—— 把握AI技术新机遇 推动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眼镜行业应坚定创新驱动与品牌引领的发展路径,积极规避低端同质化竞争,全力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体系。 2024年我国眼镜行业成绩斐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量突破500家。眼镜产量达11.47亿副,同比增长11.55%;营业收入顺利跨越550亿元大关,出口总额更是高达77.36亿美元,为国家稳增长、稳外贸战略目标的达成贡献了重要力量。 谈及AI技术与眼镜产业的融合发展,戴维平提出独到见解:“眼镜作为AI技术的理想承载终端,具备天然优势。但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力,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切忌盲目跟风。”他呼吁行业企业要理性看待技术红利。“新技术无疑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企业更应聚焦品牌塑造、服务优化与技术沉淀,而非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循环。”他强调,企业“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实现服务差异化,才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路径”。 作为行业引领者,中国眼镜协会将持续推进国内外合作,完善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戴维平表示,协会将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组织技术交流等系列活动,助力企业把握AI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我们鼓励创新,更倡导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推动整个行业在合理的盈利区间内实现持续升级。” 戴维平指出,余江眼镜产业的崛起,为全国眼镜行业提供了“技术+集群+品牌”协同发展的全新范式。他期望眼镜行业同仁携手共进,摒弃内卷,积极拥抱创新,为中国眼镜产业的未来发展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AI眼镜独角兽Rokid创始人祝铭明—— 用科技重新定义“视界” Rokid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家披着精美硬件外衣的系统软件公司。 RokidGlasses作为公司的得意之作,搭载了先进的多模态AI大模型,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既是一副能支持配镜并全天候佩戴的好眼镜,又是音质出色的好耳机、拍摄高清的好相机,更是贴心实用的生活工作好助手。RokidGlasses仅重49克,独特的轻量化设计确保用户长时间佩戴也毫无负担。其镜框设计极为人性化,用户可拿着镜框前往任意眼镜店,轻松更换适配近视、散光、老花等不同视力状况的镜片。在音频功能方面,无论是沉浸享受音乐,还是便捷拨打接听电话,它都能出色完成。在影像捕捉上,配备1200万像素镜头,支持语音操控拍照或录制视频。它还具备AI实时导航功能,为出行提供精准指引;能实现快速回复信息,提升沟通效率;具备便签功能,不错过任何重要瞬间;支持语言转译,打破交流障碍;还能提供健康提醒,时刻关注用户身体状况,真正做到了小巧便携又功能强大。此外,眼镜盒满电时可为RokidGlasses充电十次,有效解决“续航”焦虑。这款眼镜的诞生,不仅将彻底革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还会重塑大家获取信息的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它成功接入DeepSeek等主流AI模型,让用户随时随地拥有“全世界的知识”,真正实现知识触手可及。 身为土生土长的余江人,祝铭明对家乡的眼镜产业满怀深厚期望与无限憧憬。他坦诚地表示,过往余江眼镜产业主要以强大的营销能力在市场中立足,但在产品设计以及品牌塑造方面,确实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AI眼镜极有可能成为超越手机的下一代智能终端,这是一个规模达万亿级别的庞大产业,余江绝不能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祝铭明如是说。 他分析,未来5年将是余江眼镜产业迈向全球前列的黄金时期。在中国的五大眼镜基地中,余江完全有望借助AI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如果我有超能力,我愿意让大家忘掉我这个大胡子,忘掉我的名字,记住‘余江眼镜’。” (记者祝卫明见习记者徐江力采访整理) 雅视光学集团顾问高永彤—— 打造智能销售系统 为眼镜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 雅视光学集团正式上线雅视AMOS(雅姆斯)智能销售系统,搭建余江眼镜产销供应平台,推动眼镜门店与余江眼镜园区工厂实现产销融合。 高永彤介绍说,AMOS(雅姆斯)智能销售系统是一个集设计、生产、装配、成镜于一体的智能配镜平台,可通过AR技术实现快速试戴,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购物体验,云端存储眼镜款式的设计将有效减少门店库存压力,为整个眼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在谈到这几年AI技术火爆,给传统眼镜等零售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时,高永彤表示,所有行业都值得用AI重塑。雅视光学集团也积极拥抱AI技术,促进行业进步。在产品端,公司5年前就已经与华为联合推出了“STEPPER司徕柏”智能眼镜,市场反应热烈。在经营端,公司与余江区委、区政府合作研发的AMOS(雅姆斯)系统,用于零售终端,帮助眼镜门店不断改进销售体验,促进行业降本增效。 高永彤对联合余江区打造AMOS(雅姆斯)智能销售系统信心满满。他表示,余江眼镜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深厚,拥有6万多家从事零售的眼镜门店,合作领域十分广泛。AMOS(雅姆斯)智能销售系统就是科技赋能,打通零售端和生产端,推动余江眼镜行业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集群。他指出,在余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AMOS(雅姆斯)智能销售系统不仅能给眼镜零售行业带来新变化,促进整个行业升级改造,也将推动余江眼镜走向全国,不断扩大行业内品牌影响力。 在谈及下一步发展方向时,高永彤表示,雅视光学集团将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眼镜文化、科技赋能、资源整合、绿色环保等方面持续发力,用更智能、更高效的服务,为眼镜行业注入新动力。余江区眼镜产业前景广阔,雅视光学集团愿与余江区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进,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中国眼镜行业的新标杆。 (汤伟芳见习记者戴志勇采访整理) 余江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志斌—— 切实推动余江眼镜行业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引领 在谈及余江如何抢抓全球眼镜产业变革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时,周志斌说,余江将实施“三大战略”行动,推动余江眼镜行业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引领。 一是政策赋能计划。出台《鹰潭市余江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眼镜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规划建设1000亩未来产业园,组建5个亿的产业发展基金,提供最高500万元的企业发展奖补以及最高2000万元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和供应链金融支持;同时积极推进“余快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实现“一站式”服务,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 二是市场拓展工程。搭建全球产销对接平台,依托中欧班列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每年安排1500万元扶持资金,深入实施“千企百展”工程,组织企业参加北京、米兰、巴黎、拉斯维加斯等地重点眼镜展会,单个展会给予最高20万元的政策支持;深化与6万名余江籍在外从业者的合作,鼓励在外余江“眼镜人”回乡采购,给予免费办公用房及最高100万元采购奖励等政策扶持,构建“销售在外、根在余江”的产业网络。 三是创新人才战略。实施“眼镜工匠”培育计划,开设全国首个眼镜制作和研究方向专业,成立3家技能工作室,并在上海、厦门建立“双招双引”工作站3个、人才(科创)飞地2个,每年输送500余名技术人才;实施“余英卡”制度,建立人才服务联盟,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15项服务,全年提供“创业担保贷”“科贷通”等各类人才金融贷款13.4亿元;每年安排2600万元扶持资金,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省林科院等16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年实施科研项目50余项,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 (汤伟芳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