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这片充满着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锦绣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浓厚的人文氛围。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涌现出陶瓷文化、诗词文化、红色文化、好人文化等文化瑰宝,也涌现出了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朱熹、汤显祖等一批文化名人。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优秀而又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激励,感召着一代又一代赣鄱儿女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创新创造,不断展现江西文脉新气派,铸就赣鄱文化新辉煌。 5月20日,“新时代江西文化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会上发布了新时代江西文化发展“成绩单”。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并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文化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文化传承创新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赣鄱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持之以恒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赣鄱文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凝聚起跨越时空、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强化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明确目标、把握方向、锚定方位,船只才不会迷航。文化繁荣发展亦如此。新时代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保障措施。例如,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使得文化强省建设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再看高位推动,2019年以来连续5年召开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推动江西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赣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重、成色更足。这些“硬”支撑、“软”服务,不仅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务实的保障,也为文化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丰富了文化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新时代十多年来,江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文化市场主体实力稳步增强,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明显。从数据上看,2023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2599.53亿元,比2013年增长45.8%;2023年,江西拥有规上文化企业2743家,比2013年增长3.1倍;5A级旅游景区由3家增至14家,年度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48亿人次增至8.18亿人次,年度国内旅游总收入由1896亿元增至9668亿元……亮眼的数据折射出江西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产业的力量正深深地扎根于赣鄱大地,成为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展示。文化是需要走进生活的,而不是束之高阁。文化传播和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将江西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西加强特色文化传播,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加强与其他省市的文化合作等方式,推动赣鄱文化走出去,对外文化品牌项目影响广泛。例如,江西文化艺术节、南昌国际军乐节等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不断提升赣鄱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如今,越来越多的江西优秀文化品牌扬帆出海、走向世界。 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传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江西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艺创新,使得景德镇陶瓷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更具现代审美和市场竞争力。同样,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结合,不仅保持了文化的生命力,也使得江西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长天新闻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