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国内国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 > 内容
【江西是个好地方】活化一个村 富了一方民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作者:洪怀峰 时间:2024-05-13 浏览字号:[ ]

▲介桥村一角。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

剁馅、和面、发面……每天一大早,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村民严梦沙开始忙碌起来。严梦沙每天足不出村可卖出近万个包子。

“以前我一个人做包子,几百个包子要拿到3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卖。”严梦沙说,现在包子的订单量大,一年能给她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一个人忙不过来,去年开始就请了18名村民。

▲进村研学孩子在体验古风游戏。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

严梦沙与村民们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是介桥村保护和利用取得成效的缩影。介桥村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迄今有近千年历史,是一处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居住村落,目前有896户。

介桥村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主体格局。这里山环水抱,风景宜人,现有毓庆堂、瑞竹堂、时中堂、进笏堂、飨褒堂(怡庵公祠)、“科甲第”等40余栋古建筑,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介桥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文耀向记者介绍,以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在钤阳湖、山塘、水库等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后因保护生态等原因,全村退出水产养殖。为了生计,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介桥村成了“空心村”。

如何护住乡土、留住乡亲、记住乡愁,成了介桥村一道必答题。“不能让老百姓守着好山好水过苦日子。”分宜县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潘小花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分宜县在不改变介桥村山水风貌、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坚持有根据复原,积极推进古村落遗存建筑物的修缮和提升。

▲介桥村二十四节气馆内,游客在体验制作立夏风俗品。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

古村保护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要活化利用为百姓造福。去年,当地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因地制宜打造了融历史文化、田园风光、乡村游憩、文化体验等多元素为一体的景区。

“介桥村景区去年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达38万余人次。”张文耀告诉记者,介桥村已由专业旅游公司进行运营,目前已引进文创、摄影、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16种业态,特别是景区还融入了《天工开物》元素,曲蘖、珠玉、锤锻、舟车、五金等18个章节内容以集市摊位或场景演绎的形式,可直观地向游客展示分宜传统文化。

复活的介桥村,引来天下客,烟火气越来越浓,特别是一批外出创业的乡贤,纷纷带着技术、资金返乡创业,市级“药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韩燕燕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韩燕燕一直在福建创业,回乡探亲时发现生态优美的介桥村,人气越来越旺,于是她带着技术与资金,在介桥村开办了裕香堂药香博物馆。

“我这里药香制作中用的粉料来自分宜县操场乡,未来我要加大投资在家乡打造香料种植基地,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韩燕燕说,随着消费升级,药香传统制作市场潜力无限。随着人才与资本不断进村,介桥村不仅美起来,还富起来了。

介桥村党支部书记严欣告诉记者,全村退出水产养殖后,村集体和村民终于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增收致富路。

“景区一年给村集体经济分红可带来20万元的收入。”严欣告诉记者,古村的活化利用,还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民可家门口创业和就业。他们通过自主经营特色小吃、从事景区保洁、餐饮服务、保安等工作,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