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余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在破解发展难题、解决群众诉求、强化志愿服务上下功夫,确保主题教育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 破解发展难题,主题教育有力度。余江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多措并举破解涉企执法、技术创新、农民增收等发展难题。破解涉企执法难题。为企业稳生产、谋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落实的通知》,选取7家企业作为企业行政检查监测点,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实现率达96.69%,联合部门检查事项占比达100%,做到“进一次门、查多样事”。破解招工求职难题。聚焦零工市场信息不对等、服务质量低、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积极打造“零工驿站”,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岗位推荐、劳动维权、就业培训等多项服务,有效缓解个人求职难、企业“用工荒”现象。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切入点,推广利用闲置农房进行工厂化养殖的模式,由村集体负责闲置农房的租赁、改造、设备安装,养殖户“拎包入驻”经营,带动户均可增收8万余元,吸收10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解决群众诉求,主题教育有精度。余江区推动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实践,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定期开展“网格夜话”“逢四说事”“日进一户”干群议事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进小区、到网格、上家门,广泛深入地倾听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打造便民服务平台。线上依托“码上办”智慧平台,整合城管、公安、市场监管、供电、供水、供气及消防等59项便民服务,群众扫描二维码下单,工作人员接单、有关部门流转、指令派发、社区干部或网格员上户办理,线下通过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模式,服务内容包括治安、户政、出入境、交管等5大类150项审批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根据全区100余名独居、年迈、患病等出行不便的困难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定制个性化、多样化“上门服务”活动,为其提供免费上门体检、优化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做强远程医疗、做优基层中医、做实签约服务、做好技能培训、做细医保服务,打造了13家基层特色科室,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乡村“落地生根”,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强化志愿服务,主题教育有温度。余江区切实强化志愿服务,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质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优化志愿服务队伍。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村“两委”干部和综治人员、志愿者、村级义务巡防队、农村“五老”中,择优选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擅长做思想工作的人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较高、调解能力突出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联建共创活动。健全结对帮扶、社区共建、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鼓励在职党员赴联建共创社区或者党员报到社区开展创文创卫、义务劳动、政策咨询和“微心愿”认领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站”解决矛盾纠纷。打造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在中心设立“余江大嫂”工作总室、“365”矛盾纠纷调处总室等志愿服务活动室,并组织相关司法部门集中入驻,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实现群众解决矛盾诉求“只跑一地、只跑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