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坚持在“深、实、细、准、效”上下功夫,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推动全室(办)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题共答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实里走。 向“深”着眼,系统部署精心谋划。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着眼以调查研究提高服务市委科学决策,系统谋划,将调查研究贯穿政研改革全过程、各方面。思想认识“深”。除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外,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赴赣州市兴国县、寻乌县现场教学,进一步传承调研作风、学习调研方法,不断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常态推动“深”。代市委拟定《全市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调度全市大兴调研进展情况;紧扣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特色工作、瓶颈问题,征集年度重点调研课题47个,督促、收集调研报告26篇。全员“深”参与。围绕市委关心关注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至少牵头1个课题”的基础上,主动加压,全体党员干部每人确定1个课题,同时,部署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清河行动等重点课题,形成政研改革调查研究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向“实”聚焦,脚步向下真调实查。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坚持以“调”为基,以扎实有效的方法、求真务实的作风,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调研方案“实”。坚持“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内容、方式和要求,解答调查研究“干什么、怎么干”问题。选取部分课题,与相关部门联合调研,今年以来,与市国动办、市农粮局等分别开展专题调研。调度督促“实”。结合室(办)“改三风、强三力、提三效”主题活动,指定专人按月统计调研情况,及时了解实地调研次数、发现问题个数、调研工作进展、调研遇到难题等,为增强调研针对性、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调研作风“实”。调研过程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按照“四下基层”要求,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流,了解鲜活案例,从中获取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信息,全面打捞收集调查对象的现实情况、发展需求。 向“细”发力,广泛调查兼听则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注重在细微处见功力、见真章,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防止“偏听偏信”。情况掌握“细”。综合运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督查督导等方式,好的坏的都听,机关部门、田间地头、工厂企业、挂点社区、帮扶乡村都去,不断提高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于细微处发现问题、了解实情。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室班子带头开展调研15次。信息分析“细”。各调研组严谨务实、细致精准,按照“带着疑惑、明确重点,带着责任、形成思路,带着问题、提出对策”的要求,对各方面打捞到的信息深入细心分析,体察群众情绪、汲取基层智慧、总结基层经验,抽丝剥茧分析问题本质,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向“准”锚定,切中要害深研细究。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坚持问题导向,将“明确方向、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调研方向“准”。调研初期,各调研组做好做足“事前文章”,在认真研究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发展状况、具体情况了然于心,帮助调查研究开好局、起好步,让调研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发现问题“准”。各组在调研过程中,及时梳理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注重挖掘隐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并将调研问题具体化、清晰化,形成问题清单,按月进行汇总整理。截至目前,各调研组累计发现问题17个。提出对策“准”。坚持边看边思、边调边研,从思想观念、顶层设计、工作要素、工作方式、客观因素等方面,找出问题症结,逐项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推动调查研究更有分量、有实效。 向“效”延伸,积极推动成果运用。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主动思考谋划,全方位应用调研成果,通过调研把握规律、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成果推广有“效”。聚焦服务市委科学决策、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今年以来起草调研报告20余篇,编发《决策参考》17期,向省委改革办报送信息近百篇,改革经验做法在《江西改革动态》刊发3篇,在“江西改革”微信公众号上稿69篇。成果转化求“效”。室(办)将持续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将工作落实与调研成果转化相衔接,推动将调研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市委决策,力求达到扎实调研解难题、真抓实干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