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 我们很难不想起他 袁隆平 高中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中 讲述了他毕生研究 杂交水稻的故事 今天 沿着课文的线索 一起追忆袁老 拼尽毕生精力 他要让中国人吃饱饭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 是袁隆平梦想开始的地方 也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 1953年 袁隆平初到湖南安江 就被这里的江水吸引了 从此 人们总能在江面上 见到他矫健的身影 但到了1960年 他的身影突然不再出现 袁隆平在自传中 提到了这段往事: “因吃不饱饭,就中断了游泳” 在切身的饥饿中 袁隆平立下了坚定的志愿 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不久之后 袁隆平在稻田里查看时 突然发现一株个体伟岸的水稻 进一步研究发现 这株水稻是天然杂交稻 它的出现 为袁隆平指明了 水稻育种的新方向 此后 袁隆平不断地探索、实验…… 那切身的饥饿记忆 和要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坚定信念 成了他无数次挫败后 继续坚持的动力 1973年 袁隆平终于完成了 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袁隆平生前说: “科学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都是失败居多 但是我们从失败里面 总结经验教训 让失败为成功之母” “禾下乘凉梦”的背后 是他的家国情怀 “梦见我这个试验田的水稻 长得比高粱还高 我好高兴 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凉……” 众所周知 袁老有一个“禾下乘凉梦” 高中语文课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中 记述了这个梦境 袁隆平的学生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华凤说: “10多年前他(袁老)问我 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搞 高产高产再高产吗? 我说您老人家不是搞‘禾下乘凉梦’吗? 他说不是的 我们国家这么多的人口 经济社会要高质量发展 意味着要占有更多高质量的耕地 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 一定要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 提供更多更好的高产品种和技术 使国家能够腾出更多的耕地 来搞经济建设” “禾下乘凉梦”的背后 是袁隆平扎根大地 心系家国的情怀 …… 74岁,超级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研究 82岁,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 84岁,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100公斤研究 88岁,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200公斤研究 90岁, 培育第三代、第四代 第五代杂交水稻和耐盐碱水稻 这是袁老人生最后17年的奋斗足迹 他把自己的一生交给水稻 只为国人吃饱饭、吃好饭 袁老生前曾说: “我这一生就是扑到水稻上面 我最心爱的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高产水稻 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 能够实现‘禾下乘凉梦’ 我没有实现,我的后继有人 他们会实现的,加油!” 致敬袁老,缅怀袁老 10月13日-10月22日 每天20点档 锁定CCTV-7国防军事频道 一起看 《课本里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