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内容
书香里的家训密码
来源:鹰潭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未知 时间:2025-07-07 浏览字号:[ ]

书香里的家训密码

 毛贝涵

 

家训如灯,照亮千年。推开老家的木门,总会看见太爷爷手书的“读书继世长”五个大字悬挂在堂前。这方褪了色的牌匾,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家代代相传的读书路。

每天清晨,厨房里总会准时亮起温暖的灯光。妈妈把早饭准备好了,便坐在餐桌前翻开《诗经》吟诵起来。记得有次我揉着惺忪睡眼问:“妈妈为什么不多睡会儿?”她抚着泛黄的书页说:“你太奶奶在煤油灯下给全家读《千字文》时,天还没亮呢。”说着,她教我认“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诗句,说这就是我们家“知恩图报”的密码。

爸爸的书桌上永远铺着毛毡,摆着墨香氤氲的砚台。每天他都会临摹《兰亭集序》,最少练一个小时,从我记事起,日日如此。“字要像做人一样横平竖直。”他总这么说。去年除夕,爸爸带着我抄写诸葛亮的《诫子书》,当写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窗外的烟花正次第绽放,墨香与年味在宣纸上交融成独特的年轮。这就是我家“书香”的密码。

最难忘的是去年暑假的“家庭读书会”。我们祖孙三代围坐在老槐树下,共读《朱子家训》。当读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时,奶奶捧出珍藏六十年的粮票本,给我们讲自然灾害时的故事。泛黄的粮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像在诉说“勤俭持家”的岁月密码。那天,我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些书香浸润的日子,让我读懂了藏在典籍里的家风密码。当我和同学们组建“经典诵读”活动时,当我在社区活动中教老人们使用电子书时,当我将压岁钱捐给山区图书角时……那些沉睡在竹简帛书中的智慧,正在新时代的土壤里萌发新芽。就像爸爸常说的,真正的传家宝不是金银玉器,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书卷气。

去年教师节,我给班主任送上自己装订的线装书,封面是爸爸教我写的“春风化雨”。老师翻开内页,里面整整齐齐抄录着《颜氏家训》的片段。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娟秀的小楷上,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太爷爷执笔书写家训的身影,看见无数个清晨妈妈诵读经典的侧脸,看见父亲挥毫泼墨的雄姿,看见中华文明的血脉在墨香中静静流淌。

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我想说,那些浸润着墨香的家训,就像四月的细雨,无声地滋养着生命的原野。当我在图书馆遇见专心读书的农民工叔叔,在公交车上看到捧着书认真读的小朋友,在小区里发现新建的“漂流书屋”,我知道,千年的文明密码正在新时代的春风里,谱写着更动人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