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祝卫明)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消息,《鹰潭市耕地污染防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省首部针对耕地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它的出台为鹰潭耕地保护注入法治力量,也为全国耕地污染防治提供“鹰潭方案”。 针对我市在耕地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耕地污染动态情况掌握不够及时、监测能力不足、源头防控有待加强等一些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市对耕地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厘清了部门管理职责,明确了耕地污染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多套技术体系,在全国走在前列。 为固化我市行之有效的政策、经验,确保我市耕地污染防治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法治化,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办法》列入2024年度立法计划。随后,市农粮局牵头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2024年8月,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鹰潭市耕地污染防治办法(草案)〉的议案》,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对法规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并于2025年1月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办法》共二十三条,明确各级政府与部门职责,构建严密责任体系。在污染防治措施方面,《办法》聚焦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业投入品污染防治两大重点。针对涉重金属排放企业,要求其遵守排污许可规定,执行排放标准,推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于矿山开发,明确采矿权人责任,规范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在农业领域,严格管控农田灌溉用水,规范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行为,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用薄膜等农业固体废物的回收管理。同时,实施耕地分类管理,根据污染程度将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采取差异化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此外,建立监测网络,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制定应急预案,鼓励公众监督,同时明确污染违法行为法律责任。 市农粮局局长蔡国华表示,《办法》实施是新起点,鹰潭将以此推动多方协同治理,改善耕地质量。这部法规不仅守护当地“耕地红线”,更有望成为全国耕地污染防治的标杆,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