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叶青枝,古木参天。走进龙虎山景区上清镇,导游正在天师府内为游客讲解千年樟树的故事;来到“红色名村”上清镇桂洲村,一棵棵300余年的古树群把人们带进了90多年前红军上清会师的峥嵘岁月;驱车上清镇泥湾村,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南方红豆杉“夫妻树”张开怀抱喜迎八方游客…… 上清古镇入口处,树龄长达千年的古樟树,依然焕发勃勃生机。汤伟芳 摄 上清镇森林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众多珍稀古树名木,它们中有的历经数百年风雨,枝干虬曲苍劲,依旧枝繁叶茂;有的笔直干练,似有直达苍穹之势。这些古树名木,与一处处历史遗产共同记录着古镇博大精深的道文化史、生态演变史和红色文化传承史,是弥足珍贵的“活化石”“绿色国宝”。 “古树是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不包括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名木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上清镇林业办公室负责人邓雯介绍,“上清镇共有古树229株,其中一级保护45株、二级保护37株、三级保护147株,名木8株。涉及樟科、红豆杉科、罗汉松科、银杏科等多个树种。” 古树名木既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景观,也是一张生态名片。上清镇历史文化悠久,古树名木繁多,品种齐全,种类丰富。樟树、板栗、枫杨、苦槠、银杏等树种是比较常见的本土树种,它们自然成长,或生于古建筑宫观内,或长于绿树村边、高山密林之处,用各自方式记录时光年轮。 在桂洲村古樟树群,七株古樟呈“z”字型排开,与毗邻的红军上清会师建筑交相辉映,游客在感受深厚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享受“绿色国宝”带来的沁人心脾。 为保护好这些“绿色国宝”,无人机巡查、北斗卫星导航等高科技手段也派上了用场,运用这些技术,古树名木的种类、分布地点、健康状况一目了然。该镇积极做好古树名木信息化建设,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档案,纳入《江西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制定保护牌,对每株古树名木发放了“身份证”,“身份证”上标明了古树名木的标号、科属、树种介绍以及管护单位和管护人,同时,还附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了解到这株树的俗名、科属、位置信息、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及生长情况和历史详情等。 “上清镇通过严格落实‘林长制’,借助科技力量,组织人员定期巡护,实施围栏保护、枝条清理、松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复壮措施,持续加大宣传保护古树名木力度,不断增强村民自觉保护古树名木意识,共同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上清镇镇长乐科伟表示。 守护“绿色国宝”,让乡愁“有枝可依”,为古镇绿色文化历史底蕴留下永恒的生态美。如今,《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随着一系列保护措施的落地生效,在上清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树名木正迎来新的生机,它们将持续见证上清镇的发展,传承岁月故事,为美丽中国增添绿色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