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鹰潭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鹰潭新闻 > 内容
2024年我市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综述
来源:鹰潭日报 作者:未知 时间:2025-02-05 浏览字号:[ ]

原标题:

项目建设热潮涌 实干奋进正当时

——二〇二四年我市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余德智 通讯员 张武军

2024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增速保持全省第二,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2.5、0.9个百分点;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投资增长9.4%,占全部投资比重的74.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8个百分点……自2024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全市上下大力倡导“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有力助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起点谋划,持续做优项目“储备池”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为解决过去资金等项目、政策找项目、项目难落地等问题,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项目谋划储备提升行动,为全市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重大政策研判。成立市重大政策研究专班,围绕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上级资金政策,加强研究分析,梳理形成《中央资金政策汇编》和13期《重大政策研究专报》。

常态化抓好项目储备。市委提出“发改点题、部门破题、县区答题”的工作思路,分领域、分区(市)开展项目谋划,邀请中咨公司专家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点对点对区(市)和市直部门进行谋划指导,目前已谋划储备拟争取中央资金项目170个、总投资约420亿元。

推动谋划项目落地转化。对储备项目逐个倒排可研、初设、财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时间节点,每周调度进展情况;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各区(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保障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对争取资金项目在用地、用林、资金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推动项目尽快开工。

高效率推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主引擎、硬支撑。为夯实重大项目支撑,我市全力抓“双率、双量”(开工率、入统率,投资量、实物量),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态势强攻项目,形成“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浓厚氛围。2024年,我市429个市大中型、123个省大中型、41个省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0%、105%、110%,在上半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半年赛马”综合考评中,我市位居二类设区市第一、贵溪市位居一类县第一。

抓实项目协调推进。从2022年开始,我市坚持每两个月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召开一次全市重大项目推进会,每个月由分管副市长召开一次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会议,常态化抓好项目谋划、资金争取以及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抓实项目调度督查。为督促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每周安排专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项目现场进行核查,了解项目进度及存在问题,市委联合督查组不定期对重大项目和获批中央资金项目进行现场督查,对未按期开工项目、进度慢、中央资金支付率低的项目下发《提醒督办单》。

抓实项目统计入库。发改、统计两部门每月核对一次项目入统情况,对已开工未入统或入统不及时的项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牵头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确保应统尽统、及时入统。

高质量服务,优化项目落地保障网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资的催化剂、项目建设的加速器。面对招商引资新变化和新挑战,我市持续擦亮“鹰办尽办”营商环境品牌,推动项目招商由“硬优惠”向“软服务”转变,不断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金融服务再加大。创设“铜票通”再贴现产品、“转型票据”产品,通过“企业开票+银行贴现+人行再贴现”的闭环风险管理,有效缓解铜企业新上项目的资金压力。目前已累计办理票据贴现2431笔,放贷金额396.96亿元,为当地铜企业节约融资成本4.74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和“银行+保险+知识产权”联动互补的融资新模式,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过46亿元。成立50亿元的现代产业引导股权基金,针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当地龙头企业、重点拟上市企业等进行投资。

惠企帮扶再提升。全域推行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市、区(市)两级设立惠企资金兑现“直通车”和惠企政策兑现专窗,实行“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机制直通直达企业,截至目前已兑现惠企资金12.73亿元。建立市领导挂点、驻企特派员、政企圆桌会等帮扶机制,开展全市助企纾困大走访活动,全市29名市级领导带队走访40家重点工业企业,深入一线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助推企业发展。

法治保障再加强。制定出台全省首部设区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鹰潭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持续开展“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四大专项治理,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高标准立制,打通项目管理“肠梗阻”

近年来,我市把创新机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手抓“硬投资”,一手抓“软建设”,基本形成“月初抓要素保障、月中抓调度督导、月末抓现场推进、隔月抓项目入统”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项目管理机制不顺、部门之间合力未充分发挥等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在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方面,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等要素保障部门参与的重大项目服务专班,每月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要素保障问题。在项目推进方面,建立一周一核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推进机制,将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梳理形成《重大项目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