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两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两新”政策作用下,2024年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6%,高出全部投资增速8.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2%,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0.8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72亿元,同比增长5.8%,前三季度位列全省第四。 聚力统筹部署,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建立“1+N”政策体系。在国家、省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后,我市迅速开展了设备更新需求调查摸底,并于2024年6月正式印发《鹰潭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明确了33项重点举措、38个目标任务。消费品以旧换新、建筑和市政等多个领域方案也相继出台,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两新”工作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市发改委、工信、商务、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协同开展现状摸底、政策研究、项目谋划等工作,统筹各领域“两新”工作快速落实落细。 全面统筹市级资金支持。我市印发《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对工业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并已获得再贷款的,以及实施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且当年竣工投产的,给予贴息、补贴等政策支持。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已有的设备更新再贷款基础上,建立了支小再贷款10亿元专用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创设“数智贷”产品,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2个项目入库,已对7个项目授信14400万元。 聚力突出重点,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着力编制“两张清单”。编制项目清单,经过多轮摸排和专家评审,全市谋划梳理工业领域和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项目共21个,总投资34.62亿元,资金需求4.19亿元。编制政策清单,梳理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技术改造再贷款、汽车以旧换新等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15条。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市全力争取了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总计1.07亿元,包括余江区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设备更新、贵溪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鑫铂瑞公司设备更新等6个项目,项目资金的下达预计拉动政府和社会投资5亿元。目前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0%。商贸消费领域积极争取了1.33亿元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汽车、家电和家居、电动自行车等以旧换新。截至2024年12月23日,已核定资金13577万元,核定比例101.67%,已发放8514万元,兑付率62.7%。 以技改推动设备更新。结合我市开展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设备运行、工艺情况进行诊断,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计划。编制并发布《鹰潭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以推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为主要抓手,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系统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程,通过标杆引领、普及推广等方式,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2024年,全市189家企业滚动实施238个技改项目,总投资额337.91亿元,开工率100%。 聚力政策解读,多措并举宣传引导 构建政策宣传矩阵。采取图文、视频、访谈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传,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政策解读和咨询电话,进社区、进小区、进园区、进机关、进商场同步开展宣传;制作了“两新”政策宣传视频,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园区企业、乡镇公共场所、重点商超等电子屏幕循环播放,多渠道发声、多途径宣传。 组织多场现场宣传活动。我市开展了“美好不将‘旧’焕新‘鹰’有你”宣传推介活动,向广大市民、消费品经营企业进行以旧换新活动倡议,对相关补贴政策进行宣讲,针对补贴申请流程等进行答疑。举办“2024鹰潭秋季汽车博览会”,30余个汽车品牌齐聚,200余款热销车型参展,共成交车辆600余台,成交额超8000万元。举办“2024鹰潭消费品以旧换新暨余江区家居下乡启动仪式”,开展家居下乡巡展活动3场,发放消费券500万元。 强化政银企对接。组织召开政府部门、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参与的政银企对接会,参加企业200多家,重点解读大规模设备更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资金补助和金融支持政策,通过详细解读资金支持投向、介绍特色信贷产品及服务,推动相关支持政策直达企业。(刘剑荣 本报记者 张国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