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鹰潭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鹰潭新闻 > 内容
我市以志愿服务为青少年定制“有知”“有味”的课外时光
来源:鹰潭日报 作者:未知 时间:2024-12-29 浏览字号:[ ]

原标题:

看电影、学剪纸、做运动

我市以志愿服务为青少年定制“有知”“有味”的课外时光

本报记者 张俊娟

“大家先把彩纸对折,然后在上面勾画打形,跟着老师慢慢来……”12月14日上午,在余江区杨溪乡江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20多个孩子正跟着线上支教老师,一起学习剪纸课程。

这堂课是鹰潭“云桥支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为孩子们定制的公益课程。从今年4月起,该项目招募了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在周末、寒暑假为全市青少年开设免费教学辅导。

“以前,孩子想上这样的课程可不容易。”江背村文明实践员危梦玲说,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由于条件有限,课余时间的安全问题、教育问题成了家长们最头疼的事。“云桥支光”项目启动后,江背村被选为首批线上远程视频教学点,借助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每周都有新课程,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有了好去处。

尽管隔着屏幕,但老师和孩子们配合默契,课堂上不时传出轻松的笑语。四年级的陆歆依是公益课堂上的积极分子,每周都来上课。“上课时我们会看电影、唱歌、打拳等,很好玩,也能学到很多新东西。”陆歆依开心地说,之前老师教了军体拳,小伙伴们都觉得很有意思,练得很起劲。

周末一早,在信江新区夏埠乡欣湾社区教室里,授课老师刘雪晴熟练地操作电脑,播放PPT课件。长桌后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坐得整整齐齐,抬起小脑袋盯着板书。“今天我们来讲一个革命故事,叫‘周坊暴动’……”

刘雪晴是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二学生,今年4月通过学校的试讲选拔,成为公益课堂的志愿者。“除了线上课程,我们还会到中心城区一些社区组织开展线下辅导。”刘雪晴说,“每个人各展所长,我是学艺术的,就会教孩子唱一些革命歌曲,让他们去感受那种气势和力量。”

“目前公益课堂主要突出两个方向,一个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如非遗等内容;另一个是红色教育,特别是发生在当地的红色故事。”江西师专团委干部童诗淇介绍,为了让课程内容既有知识又有趣味,公益课堂在课程编排上更注重互动性。从反馈情况来看,这样的模式很受孩子们欢迎。

目前,“云桥支光”项目已在全市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910场次,服务人群超过2.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