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彭良龙 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此次行动旨在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倡导文明“网言网语”,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网络语言文字不规范危害大。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使用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广泛覆盖,给语言的创新带来无穷的自由空间,新鲜词汇层出不穷。不过,在网络上也时不时冒出刻意改变汉字音、形、义的网络用语,尤其一些互联网群体编造网络黑话,甚至把含有低俗、暴力、负面信息随意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不仅严重冲击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还可能侵蚀价值观、影响社会风气,成为不良信息传播土壤,破坏网络空间,影响网络环境健康和谐。 整治语言文字不规范正当时。在全球化当下,规范语言文字是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网民以青少年为主体人群,他们具有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特点。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文字泛滥,将破坏其原有体系和规则,削弱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处于语言学习和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网络语言文字是其重要信息源,不规范使用易误导他们的语言认知和行为习惯,对他们学习及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播造成阻碍。近年来,江西省委网信办加大管网治网力度,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和信息,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全面清朗网络空间,构建了良好网络生态环境。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意义非凡,规范网络语言可减少不良信息传播,提升文化品位与道德水准,整治语言文字不规范可谓正当其时。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需久久为功。写对字、说对话,不光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还是法治精神的体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如果对失范语言文字不当回事,就属于法治意识淡薄,对历史文化缺乏责任感。作为一个公民来说,养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自觉,体现出的是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彰显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当然,规范其使用需全社会携手努力、久久为功。一方面,要抓好宣传教育,相关部门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教育活动,倡导文明用语、规范词汇,营造全社会说文明话、写规范语的自觉氛围。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形成震慑,促使各方自觉遵守语言文字规范。同时,也希望广大网民自觉抵制不规范文字,让规范之花在网络空间绽放,使网络空间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重要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