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北京“中国非遗保护实践展”馆内,都昌县南峰镇人冯期付带领他的“江西富鹏古建筑”团队承建的“徽州古戏台”引人入胜,多数游客流连忘返,纷纷用相机、手机拍摄并发出“巧夺天工”点赞声。 今年56岁的冯期付,土生土长在都昌县南峰镇农村,从小就饱尝了农村生活的艰辛,成年后就和妻子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之所以对古建筑情有独钟,要回溯到1998年特大洪水退去后,政府组织移民建镇,老房子拆迁,冯期付看到乡村许多老房子构件被丢弃甚至做了柴火,内心觉得很可惜,就把它们买过来,由此走上了古建筑修复和仿古建筑承建的道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坚守,终于在南峰镇形成了一个古建筑修复产业,现有古建筑房子有100多栋。冯期付也从一个走南闯北的小贩,到如今拥有员工200多人的古建承包商,公司员工都对他赞不绝口。 据了解,古戏台原址在古徽州文化圈内,始建于1802年嘉庆年间,宽10.2米,深7.2米,原戏台台面距地面1.2米高,为传统的青砖、木结构,戏台面为牌楼式,天棚中央是华丽的藻井。台上几乎所有的木构件上都雕刻有精美浮雕,从琼花璠草到祥禽瑞兽,美不胜收。游梁、随坊、三架梁、抢头梁、穿插坊上及牌楼各层之间,则雕刻了许多戏文,整个建筑的大小部件都饰有传统的木雕纹饰。 冯期付的大儿子冯全鹏介绍说,徽州古戏台七梁八柱今年四月初从南峰千里迢迢运进北京城中国工艺美术馆,吊机无法开进展馆里面,只能用人工绳索把木头竖起来,历时一个多月的认真仔细雕刻安装和特殊加工,最终顺利完成了古戏台承建任务,总投资120万元。6月11日,中央电视台3套综艺节目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徽州古建筑是我国民间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它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生长繁茂,于明清时达到鼎盛,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深受赞誉。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不仅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瑰丽古朴的空间物质世界,也营造出一个具有浓郁东方人文气息和地方色彩的精神家园。(张 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