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的杭城高速梅岭隧道内,1700多盏照明灯亮堂而安全可靠,它们采用的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LED技术,彰显了本土创新的力量。 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第三代半导体发光光源,从大型LED屏幕和路灯到手机闪光灯和智能穿戴设备,都离不开这种节能高效的技术。然而,LED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晶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监王琼介绍,制造LED芯片需要精确控制近400个工序,调试上千个参数和工艺条件。由于行业初期缺乏经验,团队不得不通过反复实验和细致调整来掌握核心技术。经过六年的努力,2012年,硅衬底大功率LED芯片终于投入市场,但这仅仅是开始。市场的接受度和产业链的完善都是新产品成功的关键。 面对市场对传统蓝宝石衬底LED芯片的依赖,晶能光电意识到,要想突破,就必须推动产业链的扩展和补充。江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协会理事长万卫国强调,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而应该抱团发展,共同打造一个围绕硅衬底技术的生态系统。 2015年,江西省以打造“南昌光谷”为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形成以南昌高新区为核心的区域布局,并最终影响全国。紧接着,江西各地出台了一系列LED产业政策,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吸引了全球汽车照明、高密度显示屏等LED中下游企业及其配套产业落户。 万卫国表示,这些政策成功地吸引了许多龙头企业以及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入驻江西,推动了硅衬底技术的快速发展。兆驰半导体总裁金从龙分享说,从深圳到江西南昌,他们的经历是从传统制造业向LED领域芯片端的全方位产业升级。 据悉,为了持续推进半导体照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2020年,江西实施了产业链链长制,由江西省主要领导班子成员担任链长,高位推动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壮大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 到了2023年,江西LED产业实现营收715.9亿元,同比增长9.9%,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三。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外延、芯片、封装、模组、应用在内的完整LED产业链布局,并且还在不断地向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总台记者 张奇斌 王婧 石坤 易文韬 央视网记者 成思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