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国内国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 > 内容
我和我的党支部丨领跑富民强村路
来源:抚州发布 作者:未知 时间:2024-07-03 浏览字号:[ ]

孔坊村是金溪县何源镇的一个偏远乡村,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水稻种植,收益率低、抗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不起来,村党总支办事都缺少“底气”。如何打破发展瓶颈,成为村党总支的“头等大事”。

2018年的一天,刚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江成峰主动缴纳了10元的罚款,事由是参加每周村工作例会迟到。“我刚上任,大家都不信任我,为了让大家认可我,凝聚村党总支的合力,我就想到这个法子。”江成峰说道。在江成峰的动员下,村党总支先后多次外出调研、邀请客商前来考察,引进对接产业项目,并成立了“产业发展党小组”,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专门对接和服务水稻制种基地,帮助企业解决落户、生产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协调处理矛盾纠纷,为企业提供“慈母式”服务。村党总支还结合主题党日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助力春耕备耕、除草施肥、环境整治等活动,帮助落户的产业项目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统一了思想、优化了环境、凝聚了合力。

“现在好多人都在外面务工,村里面很多田都要撂荒了……”在村委会上有党员代表提出问题。针对“空心化”导致的荒山荒地荒田闲置问题,村党总支牵头,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并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思路,与16个村小组、800余户村民签订土地流转承包协议,把2600多亩闲置耕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然后溢价对外发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43万元,带动5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利用冬闲田栽种油菜2400余亩,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水稻产业的发展也带动盘活村内闲置十多年的5间厂房,生物颗粒厂和稻谷烘干厂落户孔坊,产业下游得到延伸。

此外,孔坊村党总支主动对接“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党员带头签订流转协议,逐组逐户宣传,再次流转了抛荒地150亩,打造成设施蔬菜基地。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管理模式,种植辣椒、西瓜、甜瓜等蔬果,带动就业20余人。

“村里建了一个‘幸福之家’,免费提供中餐和晚餐,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多亏了村委会。”村民纷纷说道。村党总支想着村集体富裕了,应该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从2022年开始,村党总支每年从村公司里拿出近15万元用于大学生教育基金、中小学教师学生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电费、村民居家养老等。近年来,村党总支共投入70余万元用于各类涉农民生事项,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孔坊村党总支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孔坊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