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国内国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 > 内容
南昌抢滩VR产业 为撬动万亿级市场架起“支点”
来源:21财经 作者:未知 时间:2022-12-21 浏览字号:[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抢占”新兴产业先机成为中部城市的发展趋势。

12月19日,南昌市政府披露,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该市VR产业实现营收426.4亿元,VR合作项目150个、总投资额达1382亿元,已形成覆盖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内容制作等初具规模的VR产业链。

今年11月12日至13日,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举行。据公开报道,本次大会共签约项目107个、签约金额达716.67亿元。其中,VR产业项目签约金额339.24亿元,金额同比增加16.52%。

2019年8月,南昌市政府印发《南昌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3年将南昌打造成世界级VR中心,建设具体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产业集群。

当前,江西省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已跻身万亿元“俱乐部”,2021年营收10378亿元。其中,南昌发展的VR产业为其成绩的取得架起了生态、人才、技术等“支点”。

构建生态

2016年,是公认的“VR元年”。

彼时,北京、福州、青岛等城市押注VR产业,纷纷设立相关产业基地,但定位均停留于区一级。

中部南昌则“高调”挤进VR新产业赛道,在全国率先打响城市级VR产业“第一枪”,宣布成立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

该基地确立了五大目标,分别是培养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发起总规模为10亿元的VR天使创投基金;落实1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VR产业投资资金,聚集1000家以上VR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产值超1000亿元。

《规划》提出,南昌将基于现有VR产业发展基础,确定“一核两翼”的总布局。以红谷滩新区为高新区,着力打造南昌特色VR小镇,定位于虚拟现实专用软件、虚拟现实服务与应用、产业服务整成体系等。

事实上,早在2015年,电子信息就已经成南昌的支柱产业,年产规模达393.56亿元,其中的欧菲光、联创电子等龙头企业,在光学器件、显示模组等VR设备关键组件生产中占据重要行业地位。

“在一套VR头显设备的成本构成中,光学模组占到总成本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VR产品想要走近普通消费者,这部分的技术突破至关重要。”小蓝VR产业基地相关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为进一步放大集聚优势,南昌一直在补全补强VR产业链。

2019年6月,泰豪创意科技集团与南昌小蓝经开区共同投资80亿元,建设小蓝VR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截至2021年底,入园企业共52家,其中数字经济相关企业39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百度、小派科技等大批行业领军企业相继入驻。

南昌高新区集中分布着大批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每年整机生产产能近2亿台,占全国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出货量的三分之一。

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喻翊东介绍,近几年来,区内移动智能终端整机企业迅速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开展VR头戴式整机、VR软硬件研发制造等相关业务,目前华勤技术、龙旗科技、联创电子、祥喆精密等企业均有VR产品布局。

“龙旗科技在南昌的第一条VR产线已于今年10月架设成功,即将投入试产;华勤技术在南昌的VR设备生产项目已完成试产,将全面进入量产阶段。此外,该局今年还组建了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和光电LED产业招商专班,着重招揽VR硬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南昌。”喻翊东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南昌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VR/AR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南昌市VR技术试点示范运用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提出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引进知名VR/AR企业。对新引进实际到位投资额达500万元以上的相关企业,按其到位投资额的6%,给予最高达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深耕VR配套

如何保持发展VR产业的战略性方向不发生变化?

2018年,在工信部与江西省政府的助力下,南昌举办了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当时,超20万人次参观,会上共有157个协议项目达成意向,总投资额达631.5亿元。

由此开始,南昌连续举办了四届世界VR产业大会,四届大会共签约项目251个,投资总额达1592.61亿元,吸引了包括微软、高通、华为、阿里、紫光、海康威视等企业在南昌进行VR产业研发和应用拓展。

江西省工信厅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目前共有VR企业400多家,预计2022年全年VR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800亿元人民币。全国VR50强企业中已有18家落户江西,其中有4家将总部设在南昌。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开始,世界VR产业大会举办地点将永久落户南昌。

“南昌的VR企业,在外省的认可度很高,我们公司目前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南昌市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立恒表示,“这得益于南昌在VR行业的全国影响力”。

涂立恒称,该公司团队成员均为江西籍,大多具有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研发背景,“之前大家都在大城市打拼,看到南昌打造城市级VR产业基地的决心后,我们第一时间就回到家乡创业了”。

政策的支持也令从业者看到了机会。近日,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建设在南昌。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运营实体为2016年成立的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舜宇光学、华勤技术、龙旗科技、联创电子、泰豪创意科技、欧菲光、科骏等10余家企业作为股东单位,汇聚了虚拟现实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等环节力量。

不仅如此,南昌已在为VR产业发展储备人才。目前,全国开设VR专业的高校数量已有180所,其中江西省开设VR专业的高校数量达20所,在全国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财经大学在2020年单独设立了专门的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并于今年9月入选江西省重点产业学院,该学院每年招收1000余名学生,共设4个VR相关本科专业。

大规模落地仍需等待

与此同时,南昌发展VR产业面临着行业性技术突破、市场推广应用等瓶颈。

泰豪创意科技集团副总裁黄小放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可穿戴设备轻量化是VR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VR眼镜仍比较笨重,不能满足消费者长时间佩戴的需求。

此外,黄小放表示,通过调节视场角,缩小使用者在VR头显里可见视野等技术,有效减轻使用者的眩晕与恶心感也是当前技术应克服的。

黄小放进一步提出,减轻延迟、丰富内容也是AR产业必须要做的。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5.5G领域总经理高全中在公开演讲中指出,高宽带、低延迟的网络使得用户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

据悉,沉浸式体验越深刻所要求的带宽越高、延迟越低。高全中认为,沉浸式实时交互需要约500Mbs的速率、20毫秒的时间延迟;实时数字孪生需要约1Gbps的速率、10ms的时延,全感官交互需要约10Gbps的速率、1ms的时延,只有在全感官交互下才能完成虚拟对象与现实世界中的实时交互。

物联网、5G网络等则是实时交互技术的底层逻辑。在搭建数字底座方面,南昌市政府披露,截至9月底,该市共开通5G基站17893个,在江西省率先实现乡级行政区5G网络开通率达100%,建成标准机架超3万个,获批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目前,VR产业主要应用于B端,若想面向消费者端还需完成降本量产之路。以VR动感单车为例,这类产品标价在4万元左右,仍然偏高。

黄小放告诉记者,设备销量不佳、整个市场应用仍处于试点阶段,产业孵化缓慢,带动效应、量产降本尚需一定时间。

“接下来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是各级政府不仅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还应推动省内各行各业的VR应用,帮助企业打开市场,实力示范应用标杆。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还要把设备做到更精细化,让消费者有更优越的体验。”黄小放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IDC数据,国内VR头显预计2022年出货量达300万台长,同比增长110%,开启C端放量。2022年一二季度,国内VR头显分别出货26.1万、29.7万,基本与《产业发展报告》数据吻合,二季度环比增长约14%。

黄小放则预测,国内VR产业进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还需3至5年的时间。

另外,南昌市还需做优VR“生态链”。南昌政协曾建议,南昌市VR产业龙头企业不够,在建立双向飞地合作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准产业体系方面还需加强;在VR产品硬件、内容等各方面还需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标准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