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是鹰潭市最大水利民生工程,是一座以供水和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区总面积7.34平方公里,涉及贵溪市村民1669户,6400人口。淹没房屋46.3万平方米,淹没土地13000亩,工程总投资48亿元。 为确保让花桥库区1669户移民“迁得出”“安得下”“过得好”,贵溪市精心布局、科学规划,将移民搬迁作为新型城镇化增速的引擎动力,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下好“三步棋”,开辟了一条符合库区移民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个月1669户移民全部签约,一期淹没区813户房屋提前7天全数腾空拆除,15900亩库区淹没区土地征收任务提前30天全面完成,库底清理提前11天悉数清理完毕,1519户移民选房提前23天完成的“贵溪速度”。 高位推动,统筹谋划,确保“迁得出” 召开群众大会 贵溪市委市政府将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安置工作,优先给予政策支持,优先安排人员物资,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成立了贵溪市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领导小组,下设6个房屋征迁大组和27个小组以及5个征地小组,共抽调180名干部进驻库区,细化35项目标任务,定时间节点,定责任到人,定任务到组,实行一日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为合力完成移民安置工作做好充足准备。同时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科学论证,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51次,用最短的时间出台了《贵溪市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在落实移民待遇上,给予库区移民更多的安置政策,通过采取多项奖励措施,包括每户5万元房屋腾空奖、400元/㎡签约奖、搬迁费及临时过渡安置费,外迁移民户每户另奖励6万元、每人奖励5000元等,充分让利于民。深得民心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库区移民支持,配合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仅用了90天时间,库区1669户移民全部签约,主动搬迁。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力促“安得下” 在村民家做工作 在广泛征求移民意见的基础上,因户施策,本着“居有所安”的原则,创新方式将安置点土地性质转化为划拨形式的国有建设用地;采取“一户一宅”安置、“一户一套”安置、外迁有土安置、货币补偿安置及城区商品房安置等5种安置方式,让被征迁户结合自身需求,选得满意新房。对选择“一户一套”安置的80周岁以上老人和行动确有不便的残障人员,给予优先选择楼层权。对“五保户”提供敬老院集中供养安置。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政府公租房安置。确保失地农民全部享受失地养老保险。给予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移民户补足人均40平方米住房面积的托底保障。外迁有土安置每人可额外享受0.5亩耕地。采取鼓励投亲靠友、自行租房、政府兜底保障等方式对一期淹没区移民进行全面过渡安置。 精心打造,靶向施策,实现“过得好” 签订搬迁协议 以经营城市的理念高标准高规划实施文坊镇移民安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配齐学校、医院、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各项基础设施,各安置点均配套建设产业园,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在文坊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竹木产业园,计划引入毛竹精深加工等五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解决1000人就业。充分尊重畲族移民意愿,对樟坪畲族乡太源安置点畲族村民就近安置,房屋建设、规划布局、产业引入等突显民族特色,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促进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樟坪和文坊两地山水优势,发展生态旅游,让青山绿水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干群同心,共建美好新家园 工作人员帮忙搬家 正是由于移民政策惠民心,干部服务暖民心,库区1669户移民发扬“舍小家、顾大家”大义情怀,甘为民生工程做贡献,在正式启动房屋征收签约的第一天,库区移民争先恐后,排队签约,仅第一天就完成签约40%。库区移民对政府的移民安置政策给予的评价是:惠民、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移民安置指挥部大厅悬挂了100多面锦旗,有村委会送的,有村小组送的,更多的是移民搬迁户送的,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有一个搬迁故事,每一面锦旗背后都隐藏着搬迁群众满意的笑脸。 樟坪畲族乡黄思村店上小组村民方生根,家有七口人,居住在一栋约120平米的石木结构房子里。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搬迁是他家第三次移民,一开始,他有点抵触情绪,后来,在了解安置政策后,他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方九根说,他一生经历了三次移民搬迁,这次搬迁是他最满意的一次,也是感觉最轻松、最舒心的一次,房子有政府统一规划建好,自己不用操心,直接搬进新房,安置点公共配套设施齐全,不仅有学校、医疗卫生室、活动中心,还有供我们就业的产业园区。方九根心存感激地对征迁干部说: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我们都要搬迁,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乐意搬迁,并且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