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皖北地区发展的壮阔征程中,“90后”青年王恒奎以坚定的初心、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扎实的行动,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成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典范。他的奋斗历程,不仅彰显了新时代皖北青年的精神风貌,更以实际贡献诠释了青年一代对家国责任的深刻理解与担当。 一、扎根乡土,初心如磐映赤诚 王恒奎的初心,深植于皖北大地的沃土,源于对家乡的赤子情怀。自年少踏入社会起,“热爱家乡、回馈乡土”便成为他前行路上的精神坐标。2009年,年仅17岁的他敏锐捕捉到灵璧石文化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在多数人对传统石材行业持观望态度时,毅然投身其中,创立“磬石坊”品牌。这一选择并非单纯追逐商业利益,而是源于对家乡文化瑰宝的珍视——他始终坚信,灵璧石不仅是自然界的馈赠,更承载着皖北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让这一“家乡名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市场认知不足等难题接踵而至,但他从未动摇。为了深入挖掘灵璧石的文化内涵,他走访数十位非遗传承人,整理数万字资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价值;为了带动乡亲增收,他斥资千万宣传家乡文化、资源禀赋及特色产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及媒体资源催生出网红经济,让更多人分享产业发展的时代红利。这份“离土不离乡”的坚守,让他在商海沉浮中始终保持清醒:个人的成长与家乡的发展同频共振,才是初心的真正落点。 二、勇立潮头,使命在肩谋突破 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不仅是传承,更在于创新与突破。王恒奎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魄力,在时代浪潮中践行使命,为家乡发展注入新动能。当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时,他率先拥抱变革,突破传统销售模式,通过互联网及新媒体形式,向全国观众讲述灵璧石的千年故事。他既是产品的推介者,更是家乡文化的传播者——从磬石的开采工艺到背后的历史、神话故事传说,从皖北的民俗风情到乡村的发展变迁,他用真诚与坚持打动奇玉石等收藏市场消费者,不仅让“磬石坊”成为行业代表性品牌,更催生“灵璧嶂渠网红经济”兴起,使家乡特产从“藏在深闺”的“废弃石料”变为“热销全国”的“网红文化创意产品”。 不满足于单一产业的成功,他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立足皖北丰富的生态与文旅资源,他成功打造“九顶山经济效应”,推动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深度融合。通过引入优质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文化IP,曾经沉寂的九顶山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联动发展,为家乡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出新路径。这种“跳出产业看发展”的全局思维,正是新时代青年践行使命的生动体现——不仅要办好一件事,更要为家乡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三、坚守底色,奉献为怀显担当 对王恒奎而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创业十余年来,他始终坚守“自立自强”的底色,从未申请过政府补贴,未进行过民间借贷,完全凭借自身努力与市场规律积累发展资本,用实干打破“成功依赖捷径”的偏见,为青年树立了“奋斗成就梦想”的榜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以责任担当回馈社会。面对非煤矿山资源开发中的不规范问题,他主动调研,提出“治理、整合、改革”的系统性建议,为家乡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针对盗采灵璧园林石、破坏耕地等现象,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整治行动,用实际行动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在他看来,个人的成功与家乡的生态、文化、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唯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让发展更有温度、更具韧性。 从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到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从创新发展的探路者到社会责任的践行者,王恒奎以始终不变的初心、勇担使命的自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初心”,是对家乡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是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王恒奎用实干与担当,为皖北青年树立了可学可做的榜样,更以其精神力量,激励着更多青年在坚守初心中践行使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