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信息荟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荟萃 > 内容
易车研究院:二手车冲击下,新车市场如何突围?高端化或成破局关键
来源:鹰潭新闻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25-07-31 浏览字号:[ ]

临“危”不惧,新车购买用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2024年均值突破20万元

调研显示,中国新车市场的购买用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仍在持续提升,均值从 2020 年的 16.45 万元一路攀升至 2024 年的 20.49 万元,中位值也由 11.49 万元提高到了 15.04 万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 4.13 万元与 3.47 万元。按户均2.82人计算,中国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均值不及12万元,比购车家庭足足少了8万元,中位值不及10万元,比购车家庭足足少了5万元,由此可见,新车购买用户在中国算得上“富人”了,中国新车市场算得上“富人车市”了。近年来,特斯拉、理想、问界、小米、腾势、坦克、方程豹等整体价区都在20万元以上的新高端品牌纷纷涌现,且普遍上量,但大众、日产、本田、别克、哈弗等整体价区20万元以内的多数主流品牌的市场销量纷纷下滑,部分品牌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

2024年,中国新车市场中中产阶层与富豪阶层的合计占比首次突破 50%,如果把中产与富豪视为“富人”,中国新车市场正式进入“富人车市”的新时代。如该判断经得起推敲,会让不少车企措手不及,目前多数主流车企的核心战略仍围绕“低收入家庭”展开布局,战略诉求仍是普及,然而,不少车企在不知不觉中已被二手车市场冲击得节节败退。毕竟,与新车相比,二手车在普及方面更具优势 。

从购车家庭的具体收入来源看,中产与富豪更加多元化,该特征有利于中国新车市场更好抵御经济压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尽管 2024 年中国新车购买用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中位值冲破 15 万元、均值突破 20 万元大关,但收入来源却呈现出较为单一的状况。2024 年,有多达 73.72%的购车家庭,其主要收入依赖于工资、年终奖等薪酬类收入。第二的经营性收入占比大幅降至11.97%,第三的理财收入占比为11.95%。主要收入来自养老金的占比升至7.85%,这个非常值得关注,对研究老年车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新形式的网络带货与直播已成为少部分购车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3.41%,晋级至TOP10。红包、礼金和礼品也不容小觑,成为 2.05%购车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样进入 TOP10 行列。

在了解了整体情况后,继续看内部结构,这里别有洞天:2024年购买新车的工薪家庭的收入结构非常单一,薪酬占比一枝独秀,第二的劳务占比大幅降至11.29%,第三为农业收入,占比9.4%,经营、理财、租赁等收入占比微乎其微;再看 2024 年的中产与富豪群体,虽然他们主要收入来自薪酬的占比也十分突出,甚至比工薪家庭还要高,但整体收入结构却更加多元化,且质量更高。中产与富豪的经营性收入占比都接近 20%,富豪家庭来自理财的收入占比高达 36%,中产家庭为 18%,而工薪家庭仅 5%。此外,在租赁财产与出售财产的收入占比方面,富豪家庭都大幅领先于其他群体……从 2020 年到 2024 年,收入单一的工薪阶层承受了不少压力,导致中国新车市场的工薪占比由60%多到跌破50%。目前汽车已经成为多数中国家庭的必需品,工薪用户可以不买新车,但不等于不买车,可以选择性价比更突出的二手车。同时,收入结构更多元化的中产和富豪,有更强的应对经济压力的能力,再加上 2024 年中产与富豪这两大“富人”群体对中国新车市场的销量贡献首次突破 50%,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新车市场更好地抵御经济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学历越高的购车家庭的均值收入越高,研究生突破40万元,车企角逐“富人车市”的用户重心应聚焦高学历用户

2024年,学历已然成为中国新车市场的购车家庭的财富分配的核心标准,。其中,研究生学历的购车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成功突破40万元,具体达到40.8万元;本科大幅降至24.50万元,大专学历家庭进一步降至17.52万元;高中与中专学历家庭再降至13.22万元;而初中及以下学历家庭仅剩10.03万元。

2024年中国新车市场购车家庭的收入分布也是层次分明:研究生学历家庭中,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上的占比超过两成,15万元及以上的占比更是超过85%,研究生车市属于典型的“富人车市”; 本科与专科学历家庭中,收入占比最多的均集中在10-14.99万元区间,但前者15万元及以上收入占比接近70%,以中产为主,也算“富人车市”,后者仅40%多点,以工薪为主;高中与中专的家庭收入占比最多的是5-9.99万元,15万元及以上占比跌破30%,更以工薪为主;初中及以下的家庭收入占比最多的5万元以下,15万元及以上收入占比仅剩一成多,工薪阶层占据绝对主导。

我们暂且不论读书是否真能决定一切,“拥有文凭总好过没有”这一点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疫情后的2023-2024年期间,尽管投身外卖、快递行业的大学生数量有所增加,但他们在大学生总数中的占比依然很小,且其中不少人只是将其作为临时过渡的选择,一旦有更好的机会,便会另谋出路。如果没有那张文凭,送外卖、送快递可能就是人生上限。我们也得承认低学历用户中也有大富大贵者,但这样的比例只会越来越少,我们不探讨学历与社会阶层固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只希望大家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毕竟“一寸光阴一寸金”。

文凭可以让您进门,也可以让您出门,毕竟在当下,大厂最不缺的就是裁员的手段。文凭虽只是一张纸,但它更代表了一种态度。唯有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实现自我提升与超越,才能让文凭真正发挥其价值。我们不仅要铭记“十年寒窗苦读,终将不负韶华”,更要牢记“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应珍惜每一分学习时光。

2024年城市级别越高的购车家庭的均值收入越高,京沪双双突破30万元,车企角逐“富人车市”的市场重心应聚焦大城

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如果要响应中央号召,切实扩大内需规模,就汽车行业来讲,北京与上海的地方政府需多措并举,全力激发汽车消费活力。2024年,京沪两地购车用户的家庭收入均成功突破30万元大关,其中北京为30.94万元,上海为30.73万元,大幅领先于其它城市。当然,现实情况错综复杂,汽车消费会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衍生问题,当前,政策限制依旧是制约京沪两地汽车消费增长的最大阻碍。

从不同层级城市购车用户的家庭收入状况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京沪等一线城市购车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高达28.26万元,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超过65%的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及以上,属于典型的“高收入群体购车市场”;新一线城市购车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降至21.09万元,超过55%的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及以上;二线城市略降至20.79万元,近55%的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及以上,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也可归为“高收入群体购车市场”;三四五线这三类小城市的购车家庭收入分别降至18.94万元、17.15万元和16万元,且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及以上的占比降至40%左右。

即便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五线城市,购车家庭年收入也达到了16万元,这为消费升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意味着汽车企业针对低级别城市实施的“市场下沉”战略需要进行升级优化。整体看,车企除了关注“市场下沉”,更得积极制定与优化“市场上探”战略,因为多数富人在大城,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新车市场正日益呈现出“高收入群体购车市场”的特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