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近年来,我市立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运输结构调整 跑出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胡 佳 通讯员 余俊彦 吴涛峰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市立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多式联运为抓手,以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为重点,打好运输结构调整“组合拳”,跑出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度”。 做优绿色出行的“加法” 近年来,面对城区公交基础设施滞后、公交企业造血能力偏弱、公交出行服务质量偏低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深入一线主动领题,专题调度城区公交高质量发展工作,采取包线路跟车体验、梳理咨询投诉、实地勘察调研座谈等方式打捞问题线索;坚持跨界思维探索破题,引导干部职工“跳出公交看公交、跳出地域看公交”,先后10余次组织人员到省内外企业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和服务理念,借力破解公交发展困境;坚持着眼发展创新解题,大力优化线网布局,立足城市街道网格和市县联通需求,构建“主—干—支”线网布局,优化调整15条干线,新增16条支线,车辆运营里程由每年514万公里提升至每年763万公里,增长48.44%,新能源车辆占比由72%增长至100%。同时,大力探索专线运营,推出“公交+”等多元化线路,开通免费医疗专线、方特专线等12条多元化公交线路,日运送乘客3000余人次。 做好运输成本的“减法” 随着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加速和国家大力支持多式联运发展,为展现新时代“好口子”的生机活力,市交通运输局围绕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改善运输结构,抢抓“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建设通江达海大通道”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鹰潭港“一港三区”建设。2023年,鹰潭港余江港区中童综合码头、鹰潭港贵溪港区九牛滩综合码头一期工程顺利竣工验收,项目总投资6.05亿元,建设有4个1000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55万吨。2024年6月24日,装载4250吨美国大豆的4艘散货船首次抵达鹰潭港中童码头,为我市大宗物资进口开辟了一条“江海直达”的新路径。 市交通运输局围绕南站货场升级改造,通过20余次走访对接,专程赴佛山小塘西招引, 引入省港口集团、市交建投集团参与;专门召开南站升级和全要素运营任务部署会,明确各专班成员单位责任清单等,推动相关工作稳步进行,已制定《铁路鹰潭南站升级和全要素运营责任清单》和起草《鹰潭铁路南站全要素运营战略框架协议》。 市交通运输局还创新开通中欧班列通道,以散货(煤炭)、件杂货(铜制品)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为重点,抢抓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机遇,高标准建设“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鹰潭国家陆港,推进各运输方式协同联动,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目前,已开通鹰潭至厦门、宁波北仑、福州江阴、广州南沙4条海铁联运运输线路,至俄罗斯一条国际货运线路。2023年以来,共开行中欧班列25列,出口各类货物1954标箱,搭载货物1.39万余吨,货值6.55亿元。 做强运输安全的“除法” 市交通运输局深化行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一体化+智慧监管+信用交通”新模式,着力推进全域治理“一张网”建设,共建成1个指挥中心、3个处罚大厅、14个不停车检测点、2个超限检测点;加强信息共享,不仅与省治超综合管理平台、市“智慧大脑”对接,还与鹰潭市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稽查布控系统对接,实现智慧监管;大力完善“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信用交通建设体系,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通过信用交通授星、授旗、授牌仪式,评选“五星出租车”“五星巡游出租车驾驶员”“最美公交线路”等,全力打造信用交通“鹰潭样板”。 该局围绕“两客一危一货”监管、超限超载治理、非法营运整治等重难点问题,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纵向与交警、高速路政等多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横向与邻县余干、弋阳等地交通执法机构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强化“纵横结合、联勤联动”新机制。今年以来,先后322次联合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共计出动执法人员9494人次,公安交警出动1618人次,处罚违法车辆632辆次,卸货6352.2吨,交警部门扣92分,打击非法改装56辆次。全市15个不停车检测点超限率0.08%,排名全省前列。 该局利用交通运输智慧监管平台,推动执法模式由“人海战术”向“科技监管”转变,大力推进“非现执法”。该局还积极探索“非诉执行”,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违法车辆行政处罚申请强制执行框架协议》,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实现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的有效衔接,打通交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