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家人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兵支书助农直播间’,我是岭西村党支部书记胡建龙……”8月11日傍晚7时,在贵溪市文坊镇海拔600多米的岭西村中心广场,开启了每天一次的直播时间。胡建龙一一介绍村民早早备好的自家的笋干、羊肚菌、茶叶、薯粉、葛粉等土特产,不一会儿,直播间在线人数就已过百。 一场近3个小时的直播结束,产品销售一空,村民们都满意地回家了。可对于胡建龙来说,工作还没有结束,他还要和村干部们一起核对、检查货品,准备第二天打包发货。“我们上架的产品都是按照村民的定价加收6元的运费,没有任何其他差价。”胡建龙说。 胡建龙是回乡创业的岭西村人。在农技部门的支持下,他先后建起了山羊养殖场和羊肚菌种植基地,与返乡青年一起开办民宿,带动百余村民就业。 2020年7月,担任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后,胡建龙萌生了直播带货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帮手,迟迟没有行动。今年,他和几名返乡创业青年一拍即合,组建了直播团队,先后推出“五源邨”“大旺哥”“助农直播间”等账号,可是粉丝量极少。 如何获得流量?胡建龙犯了难。他们找出国内做得好的助农视频号仔细研究,还购买线上教程,自学拍摄剪辑,经常深夜还在打磨作品。3个月后,终于推出几款点击量过万的视频。饱含乡土风味的美食,淳朴的乡村生活,得到越来越多网友的点赞。 接下来就要为带货做准备了。卖什么?怎么卖?面对很多连智能手机都没用过的村民,胡建龙和团队成员挨家挨户上门讲解。“我们团队都是本村的,大家沟通起来很顺畅。”胡建龙说,有一半的村民把自家最好的土特产拿出来参加直播。经过严格筛选货品、定价,首场直播的销售额便破万元。 “现在,村里的6个视频号和抖音号粉丝量已超过20万,每月带货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参与直播的村民超百人。”胡建龙说。 年近七旬的村民黄仙花平时和老伴晒些笋干和梅干菜,送到集镇上去卖,来回路费就要几十元。“我们村山多、笋多、菜多。现在,不出村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一个月能多收入3000多元呢。”黄仙花乐得合不拢嘴。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台补光灯,简单的设备让大山深处的小村子和山外的千万消费者无缝对接,看不见的流量带来真金白银的订单。白天“低头劳作”、晚间“上网直播”,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新生活的写照。贵溪市搭上电商经济的快车,扩大农产品销路,让“流量助农”惠及更多乡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