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开展民生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全市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让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开展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更加充分促进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以上,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3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创业担保贷款放款总量12.13万元,完成率全省第三,发放量创历史新高,惠及177家企业和3097个创业个体,带动就业20817人。今年以来,我市以“5+2就业之家”为牵引,科学规划建成“就业之家”网点256个,基本构建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 开展优质教育普惠行动,更加均衡提供教育资源。统筹优化城乡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等改革在全国走前列、全省作示范。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校园基础建设资金41.85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60所,新增学位6.3万余个。义务教育巩固率101.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64%。今年以来,全市共计优化撤并学校117所,乡镇学校成班率大大提升,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 开展文化发展惠民行动,更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我市围绕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创作了一大批诸如赣剧《生命至上》、广播剧《红雨青山》等文化精品,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逐步完善,市、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并全面实行免费开放。目前,全市共建有公共图书馆4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5个、美术馆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82个,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读书、看报、讲座、展览、文艺演出、艺术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开展医疗水平提升行动,更加优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组建了市中心城区、贵溪市、余江区3家总医院。强化学科建设,加强与南大一附院、二附院开展合作,大力引进高端资源,目前已引进上海肺科医院、胸科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客座教授36名。同时,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3家总医院均开通了免费医疗专线、推行门诊挂号“一号管三天”、双休日门诊、延时门诊、便捷结算等便民惠民服务措施。今年上半年,累计服务群众22.8万人,减免费用326.58万元。 开展筑牢民生底线行动,更加夯实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高质量扩面专项行动。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9.01万人、11.64万人、15.93万人。积极落实社保待遇发放及调整政策,各项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鹰潭篇章的新征程上,更多民生问题将得到更好解决,更多民生期待将得以一一实现,鹰潭人民也必将用更加幸福的笑脸,为鹰潭民生答卷打出更高分数。(本报记者 张国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