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夏润珍) 夏润珍烈士于一九〇九年生于贵溪市文坊镇岭西夏家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在家乡领导农民闹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很快将武装斗争扩大到整个贵南和闵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达17年之久,直到贵溪解放,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共贵溪县委书记。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开始了长征,留在闽北苏区的红军游击队伍就进入了最为艰苦的岁月。 1943年8月,夏润珍率领游击队来到贵南山区开展工作。国民党政府调集正规军和保安部队1万余人把朗港大山层层包围。面对敌军围困,夏润珍决定兵分两路,由他带少数队伍撤到联宋山,与敌周旋,掩护主力转移。 游击队隐匿在高山密林,行动需保密而不能生火,只能以山果和野菜充饥。为了取得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夏润珍便派表弟李炳禄悄悄下山换取急需物品。李走后,夏润珍又在宿营地的周边山口安放了一些"竹炮"。竹炮,就是利用毛竹将其弯曲,用绳索设计机关。一旦有人窜进,触发了机关,就会发出很大的响声。 李炳禄下山后,在重金的引诱下,出卖了游击队。当他带着敌军上山偷袭之时触发了竹炮。竹炮的响声在大山里激起阵阵回声。在这危急时刻,夏润珍一边安排其他人员突围,一边把挎包里的机密材料一一撕碎然后吞入腹中。他知道,这里面不仅有党的机要文件,而且还有各地联络点的机要人员名单。这些机密信息绝不能落在敌人手中。 偷袭不成的敌军见诡计暴露,便一窝蜂地向山顶扑来。被逼到绝路的夏润珍将枪里的子弹打光之后,带领警卫员汪铁崽毅然决然地从数丈高的悬崖上跳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夏润珍才从巨痛中醒来。他满口牙齿全被山石撞掉,双脚也被石片和竹兜戳出道道伤口。在警卫员的搀扶下,满身是血的夏润珍隐匿在可靠的群众家中。半月后,历经千辛万苦的夏润珍回到了闽北根据地。 机要工作,历来是我党的生命线,事关重大。夏润珍烈士把革命事业和党的机密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正是这种阶级觉悟和斗争精神使他在危急时刻先想到的就是保护好党的机密,保护好党的干部,使革命的红旗一直在资(溪)光(光泽)贵(溪)根据地上空高高飘扬。 来源:中共鹰潭市委保密机要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