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鑫焱后山芍药花 开出“美丽”新经济——甘肃鑫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来源:临洮党建 作者:未知 时间:2020-06-24 浏览字号:[ ]

何海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初中毕业后,曾在外地打过工、开过修理厂、包过工程,可是他无论走多远,心里总牵挂着自己的家乡,有了些积蓄后,2014年5月24日,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临洮县康家集乡蒲家庄村,创办了甘肃鑫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初合作社以苗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主,2018年,何海龙多年怀揣着的“芍药梦”悄悄萌芽,他凭着不怕吃苦的劲头,在家人、社员、村委会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320余亩,种植芍药40余万株。

这一晃,6年过去了,如今他已经成了康家集乡种植芍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这位“75后”青年看来,年轻就是用来奋斗的。

蒲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彦

我们村主要以劳务输转和中药材种植为主,随着这几年来外出务工的人流动量比较大,整户外出的也比较多,土地荒废的比较多,浪费比较大。鑫焱农民种植合作社从2018年年底开始,在我们村上经过土地流转320多亩,通过2018年到2019年年底这两年时间,种植了320多亩芍药牡丹。

从古至今,芍药就被人们誉为“花仙”、“花相”、“五月花神”,其色香美艳颇受文人墨客青睐,眼下正是康家集乡芍药花开的季节,“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走进何海龙的芍药种植基地,大片的芍药花正竞相开放,花团锦簇、百花齐放,点缀在绿叶丛中,成为田间地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甘肃鑫焱合作社法人何海龙

“这就是三点红,今年第二年品质不是太好,按道理不能剪花,但是今年经济紧张,就剪了十几万支,像这种三年到四年的话就能长到四公分以上。这支是靖王粉,这块地里全是靖王粉。这些花一部分就发到上海、云南,剪的少的时候就发到曹家坪,帮我代发,明年的产量估计就能达到六七十万支。”在芍药地里,何海龙认真的为我们介绍着他的这些“宝贝”。

在何海龙看来,芍药全身是宝,花朵可以观赏、花瓣可以泡茶、根是常用中药……他非常看好芍药种植这项产业,也借助此产业带动着村里的贫困群众一起劳动致富,村里的贫困户不但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挣租金,还能到地里打工挣薪金,植苗、除草、浇水、田间管理,何海龙准备把这些技术全部教授给村上的群众,把苗子分给贫困户,让他们一起种植芍药,扩大种植规模,与大家一起见证一粒种子如何变成财富。

对蒲家庄村的建档立卡户李晓艳而言,每天早上7点到村上鑫焱合作社芍药种植基地剪花成了近期以来的常态,在这里,除草、剪花,围着芍药打转她寄托了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景。

蒲家庄村村民李晓艳

我们自己家种地也种不过,给何总流转了些,我自己带孩子也能有点收入。地放着也荒废掉了,不如给我们村上(合作社)流转给。

说起合作社对村民经济的带动,村支书李学彦滔滔不绝:“通过种植带动贫困户27户,加上一般户总共是78户,通过土地流转费用和劳务用工费用,对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目前为止,正是鲜切花的阶段,现在是中午了,干活的人都走了,最近几天,连着一个多月,每天的用工量在30多人。通过这段时间来看,特别是对贫困户的带动力度还是很大的。下半年开始,鲜切花阶段结束后,紧接着还有赤芍,赤芍的除草用工量还是很大的,每一年至少在三次,每一次30多个人的话,还是得10万块钱的用工费,这还是去年的数字,今年鲜切花的费用加上估计就在十五万左右的用工费用了。”

袁家山社杨君琴

由于带着两个孩子,我到外面打工去不方便,就到咱们蒲家庄甘肃鑫焱种植合作社芍药地里打工剪花着呢,一天能剪1000多支花吧,也好着呢,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挣钱的一种(途径)。据悉,杨君琴一天剪花的劳务费在80元左右,加上除草费用,她边照顾孩子上学边打工,一个阶段下来能在芍药地里收入3000元左右。

蒲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李学彦

看今年花的长势来说,往后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这是四年一个茬,到第四年鲜切花的部分除去之外,赤芍也可以向外出售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好,对全村村民的带动上来说,包括用工量和今年下来给每一户贫困户育苗,带动种植芍药牡丹,往后三年到四年,贫困户的收入和合作社挂钩以后,对于(贫困户)稳定脱贫以后的稳固作用起的还是非常大的。

艰苦创业让何海龙从一个怀揣梦想的懵懂少年成为踏实的新农人,谈起下一步打算,何海龙说,今后两年内甘肃鑫焱种植合作社还要继续扩大芍药种植面积,争取能达到1200亩以上,现在气调库已经建好了,等明年芍药大批量上市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做短期储存,另外,烘干房也正在筹备建造中,他打算在充分发掘芍药观赏价值的同时,大力开发其根部、种子、花瓣很高的药理价值,延长产业链,提高芍药的经济价值,为乡风文明建设增添风景,为家乡的老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