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进入旧版
商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讯 > 内容
东城中医医院专家,国医大师王庆国治疗心悸:善用经方有良策!
来源:鹰潭新闻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25-11-11 浏览字号:[ ]

 

调和阴阳,辨证精准,千年经方解心悸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患者常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在中医药治疗心悸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体系,临床疗效显著。

 

 

王教授认为,对于心悸的诊治,只有把"病、证、症"有机结合起来辨识,才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预判疾病演变趋势,有针对性地用药,最大化地减轻患者痛苦。

01 病因病机,心阳不足为本

王庆国教授对心悸的病因病机有着深刻而系统的认识。他认为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但其发病与脾、肾、肝等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心阳不足,水气上冲

王教授认为,许多心悸病例的核心病机是"心脾阳虚,水气上犯"。心为阳中之太阳,主一身之阳气。若心阳不足,则水饮内停,水气上冲于心胸,发为心悸。

这种因水气上冲所致的心悸,王教授遵循其师刘渡舟教授的说法,称之为"水心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气短、身体虚浮、胸中有气向上顶、早搏、眩晕、耳鸣、脚肿、白天尿少而夜尿频多等。

本虚标实,多邪夹杂

王教授认为心悸的病因病机总体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水饮、痰浊、瘀血为标。

心主阳气,心阳不振,则运血无力,可致血瘀;心气不足,则津液运行失常,可致水饮内停;脾虚运化失司,则聚湿生痰。如此虚实夹杂,多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使得心悸病情复杂多变。

02 辨证特色,病证症结合

王庆国教授在心悸的辨证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病证症"相结合的辨证思路。

中西结合辨疾病

王教授强调临证时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张先明确西医诊断,再行中医辨证。

他认为,了解心悸的具体西医诊断(如心律失常的类型、冠心病、心肌病等)有助于判断预后、把握疾病演变规律,从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入有针对性的药物。

虚实为纲辨证治

王教授以虚实为纲对心悸进行辨证论治。

虚证主要包括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等;

实证则多为水饮、痰浊、瘀血、火邪扰心等。

临证时需辨明虚实之孰轻孰重,以确定治疗之大法。

随症加减复心律

在确定主方主药后,王教授还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灵活加减用药。

如伴有失眠加酸枣仁、远志;伴有胸闷加瓜蒌皮、郁金;伴有头晕加天麻、钩藤等,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03 治疗法则,温阳益气为要

在王庆国教授的治疗思想中,振奋阳气、补气通阳是心悸的重要治则。

温阳益气,以补为要

王教授认为,心为阳脏,主阳气,故治疗心悸应以振奋阳气为首要。

对于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悸,他常采用 "温煦心阳三味药"——炙甘草、黄芪、桂枝。这三味药合用,可以温补、温通心阳,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冠脉供血。

驱逐阴邪,以通为用

在补益的同时,王教授同样重视驱逐阴邪,包括水饮、痰浊、瘀血等。

对于水饮内停所致心悸,治以温阳利水;对于痰浊内阻所致心悸,治以化痰宁心;对于瘀血阻络所致心悸,治以活血化瘀。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王教授组方用药时注重平衡阴阳,"以平为期"。

他主张在温阳的同时适当佐以滋阴之品,在补气的同时兼顾养血,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则心悸自止。

04 用药特色,善用经方见功力

王庆国教授在心悸的用药上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善用经方,不拘时方

作为伤寒学派传人,王教授善用经方但不薄时方。

他继承仲景学术思想,结合现代临床实践,灵活运用经方治疗心悸,如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等,均是其临床常用方剂。

苓桂术甘汤是王教授治疗"水心病"之主方。该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利水、宁心安神的功效。

方中茯苓行甘淡利水、宁心定悸、通利三焦、健脾制水;桂枝通阳消阴,平冲降逆,补心制水;白术补脾土以运水湿;炙甘草助桂枝上扶心阳,中护脾胃,抑制水邪泛滥。

桂枝甘草汤是王教授治疗心阳虚轻证的基础方。该方仅桂枝、甘草两味药,辛甘化阳,温通心阳。

若伴有气喘,可加黄芪;若伴有后背冷、易出汗、怕风,可重用黄芪。

用药精准,配伍巧妙

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用药配伍经验。

他常用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温通心阳;茯苓配桂枝通阳利水,平冲降逆;黄芪配炙甘草补益心气,固表止汗。

对于心神不宁较甚者,他常加用五味子以宁心安神。五味子五味兼备,偏重于酸,可以收敛心气固心阴,与炙甘草、黄芪、桂枝合用,既温阳又养阴。

对于心悸伴有失眠者,他常选用琥珀粉冲服,有显效。

药食同源,善用食疗

王教授还善于运用药食同源之品调理心悸。

他推荐一款加味桂枝甘草汤作为代茶饮:黄芪10克、甘草5克、桂枝5克,适用于感觉心跳无力、乏力、心慌、怕冷的人群。

他还推荐五味子糖浆:五味子和冰糖熬成稠厚浆状,兑水喝,适用于心气不足、睡不好觉的人群。

05 临证心法,圆机活法施治

王庆国教授在心悸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临证心法和用药思路。

注重类方化裁,合方应用

王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心悸时,注重类方化裁、合方应用。

例如,他以苓桂术甘汤为主方,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化裁。若脾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若水湿重者,加猪苓、泽泻;若瘀血明显者,加丹参、川芎。

对于病情复杂者,他常合方应用,如苓桂术甘汤合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兼水饮之心悸;苓桂术甘汤合丹参饮治疗阳虚水停兼血瘀之心悸。

从脾肾论治,整体调节

王教授认为心悸虽病位在心,但与脾肾关系密切。

"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脾肾阳虚,不能制水,水气上凌于心则心悸。对于脾肾阳虚之心悸,他常以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

真武汤中附子温肾助阳,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白芍利小便、敛阴缓急。两方合用,温阳利水之力更强。

用药平和,以平为期

王教授组方用药时注重平衡阴阳,"以平为期"。

他不过用峻猛之品,也不纯用滋补之剂,而是扶正与祛邪兼顾,滋阴与温阳同施,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06 临床案例,见证疗效

通过典型案例可了解王庆国教授治疗心悸的思路与临床疗效。

案例一: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心病

王某,女,56岁,心悸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1周。患者自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伴有头晕,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小便不利,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王教授辨证为心脾阳虚,水气上犯之心悸,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30g,桂枝15g,白术20g,炙甘草10g,黄芪30g,丹参15g,远志10g,五味子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患者心悸明显减轻,胸闷气短改善,继以上方加减调理月余,心悸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明显改善。

案例二:桂枝甘草汤合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心悸

李某,男,62岁,冠心病史10年,近半年心悸频发,伴有气短乏力,口干咽燥,自汗盗汗,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结代。

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

王教授辨证为气阴两虚之心悸,方用桂枝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味:

桂枝10g,炙甘草10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30g,酸枣仁15g,柏子仁10g,丹参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患者心悸减轻,气短口干改善,睡眠好转。守方加减治疗2月,心悸基本控制。

王庆国教授深耕仲景学术,提出的 "病证症相结合" 辨证思路,为心悸的治疗提供了清晰方向。

他运用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等经方治疗心悸,临床疗效显著。

王教授认为,心悸虽然症状复杂,但只要辨证准确,抓住病机,用药精当,大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王庆国教授的治疗经验,为中医药治疗心悸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财富,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参考资料

王庆国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心病”之经验。江苏中医药,2020, 52(12):6-8.

李婷,唐雪纯,孙资金,等。 王庆国“病证症”结合论治心悸经验阐微。 中国医药导报, 2023, (8): 150-153,162.

陈聪爱、王雪茜、程发峰、等。 国医大师王庆国治疗心系疾病临证析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 30(8).

邵威, 邵奇, 王庆国。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以水心理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天津中医药, 2023, 40(6): 687-691.

国医大师通平致和法治心脏病。 个人图书馆, 2022.

王庆国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心病"之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201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3895).

 

调和阴阳,辨证精准,千年经方解心悸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患者常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在中医药治疗心悸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体系,临床疗效显著。

 

 

王教授认为,对于心悸的诊治,只有把"病、证、症"有机结合起来辨识,才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预判疾病演变趋势,有针对性地用药,最大化地减轻患者痛苦。

01 病因病机,心阳不足为本

王庆国教授对心悸的病因病机有着深刻而系统的认识。他认为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但其发病与脾、肾、肝等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心阳不足,水气上冲

王教授认为,许多心悸病例的核心病机是"心脾阳虚,水气上犯"。心为阳中之太阳,主一身之阳气。若心阳不足,则水饮内停,水气上冲于心胸,发为心悸。

这种因水气上冲所致的心悸,王教授遵循其师刘渡舟教授的说法,称之为"水心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气短、身体虚浮、胸中有气向上顶、早搏、眩晕、耳鸣、脚肿、白天尿少而夜尿频多等。

本虚标实,多邪夹杂

王教授认为心悸的病因病机总体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水饮、痰浊、瘀血为标。

心主阳气,心阳不振,则运血无力,可致血瘀;心气不足,则津液运行失常,可致水饮内停;脾虚运化失司,则聚湿生痰。如此虚实夹杂,多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使得心悸病情复杂多变。

02 辨证特色,病证症结合

王庆国教授在心悸的辨证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病证症"相结合的辨证思路。

中西结合辨疾病

王教授强调临证时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张先明确西医诊断,再行中医辨证。

他认为,了解心悸的具体西医诊断(如心律失常的类型、冠心病、心肌病等)有助于判断预后、把握疾病演变规律,从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入有针对性的药物。

虚实为纲辨证治

王教授以虚实为纲对心悸进行辨证论治。

虚证主要包括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等;

实证则多为水饮、痰浊、瘀血、火邪扰心等。

临证时需辨明虚实之孰轻孰重,以确定治疗之大法。

随症加减复心律

在确定主方主药后,王教授还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灵活加减用药。

如伴有失眠加酸枣仁、远志;伴有胸闷加瓜蒌皮、郁金;伴有头晕加天麻、钩藤等,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03 治疗法则,温阳益气为要

在王庆国教授的治疗思想中,振奋阳气、补气通阳是心悸的重要治则。

温阳益气,以补为要

王教授认为,心为阳脏,主阳气,故治疗心悸应以振奋阳气为首要。

对于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悸,他常采用 "温煦心阳三味药"——炙甘草、黄芪、桂枝。这三味药合用,可以温补、温通心阳,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冠脉供血。

驱逐阴邪,以通为用

在补益的同时,王教授同样重视驱逐阴邪,包括水饮、痰浊、瘀血等。

对于水饮内停所致心悸,治以温阳利水;对于痰浊内阻所致心悸,治以化痰宁心;对于瘀血阻络所致心悸,治以活血化瘀。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王教授组方用药时注重平衡阴阳,"以平为期"。

他主张在温阳的同时适当佐以滋阴之品,在补气的同时兼顾养血,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则心悸自止。

04 用药特色,善用经方见功力

王庆国教授在心悸的用药上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善用经方,不拘时方

作为伤寒学派传人,王教授善用经方但不薄时方。

他继承仲景学术思想,结合现代临床实践,灵活运用经方治疗心悸,如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等,均是其临床常用方剂。

苓桂术甘汤是王教授治疗"水心病"之主方。该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利水、宁心安神的功效。

方中茯苓行甘淡利水、宁心定悸、通利三焦、健脾制水;桂枝通阳消阴,平冲降逆,补心制水;白术补脾土以运水湿;炙甘草助桂枝上扶心阳,中护脾胃,抑制水邪泛滥。

桂枝甘草汤是王教授治疗心阳虚轻证的基础方。该方仅桂枝、甘草两味药,辛甘化阳,温通心阳。

若伴有气喘,可加黄芪;若伴有后背冷、易出汗、怕风,可重用黄芪。

用药精准,配伍巧妙

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用药配伍经验。

他常用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温通心阳;茯苓配桂枝通阳利水,平冲降逆;黄芪配炙甘草补益心气,固表止汗。

对于心神不宁较甚者,他常加用五味子以宁心安神。五味子五味兼备,偏重于酸,可以收敛心气固心阴,与炙甘草、黄芪、桂枝合用,既温阳又养阴。

对于心悸伴有失眠者,他常选用琥珀粉冲服,有显效。

药食同源,善用食疗

王教授还善于运用药食同源之品调理心悸。

他推荐一款加味桂枝甘草汤作为代茶饮:黄芪10克、甘草5克、桂枝5克,适用于感觉心跳无力、乏力、心慌、怕冷的人群。

他还推荐五味子糖浆:五味子和冰糖熬成稠厚浆状,兑水喝,适用于心气不足、睡不好觉的人群。

05 临证心法,圆机活法施治

王庆国教授在心悸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临证心法和用药思路。

注重类方化裁,合方应用

王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心悸时,注重类方化裁、合方应用。

例如,他以苓桂术甘汤为主方,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化裁。若脾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若水湿重者,加猪苓、泽泻;若瘀血明显者,加丹参、川芎。

对于病情复杂者,他常合方应用,如苓桂术甘汤合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兼水饮之心悸;苓桂术甘汤合丹参饮治疗阳虚水停兼血瘀之心悸。

从脾肾论治,整体调节

王教授认为心悸虽病位在心,但与脾肾关系密切。

"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脾肾阳虚,不能制水,水气上凌于心则心悸。对于脾肾阳虚之心悸,他常以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

真武汤中附子温肾助阳,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白芍利小便、敛阴缓急。两方合用,温阳利水之力更强。

用药平和,以平为期

王教授组方用药时注重平衡阴阳,"以平为期"。

他不过用峻猛之品,也不纯用滋补之剂,而是扶正与祛邪兼顾,滋阴与温阳同施,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06 临床案例,见证疗效

通过典型案例可了解王庆国教授治疗心悸的思路与临床疗效。

案例一: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心病

王某,女,56岁,心悸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1周。患者自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伴有头晕,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小便不利,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王教授辨证为心脾阳虚,水气上犯之心悸,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30g,桂枝15g,白术20g,炙甘草10g,黄芪30g,丹参15g,远志10g,五味子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患者心悸明显减轻,胸闷气短改善,继以上方加减调理月余,心悸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明显改善。

案例二:桂枝甘草汤合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心悸

李某,男,62岁,冠心病史10年,近半年心悸频发,伴有气短乏力,口干咽燥,自汗盗汗,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结代。

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

王教授辨证为气阴两虚之心悸,方用桂枝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味:

桂枝10g,炙甘草10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30g,酸枣仁15g,柏子仁10g,丹参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患者心悸减轻,气短口干改善,睡眠好转。守方加减治疗2月,心悸基本控制。

王庆国教授深耕仲景学术,提出的 "病证症相结合" 辨证思路,为心悸的治疗提供了清晰方向。

他运用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等经方治疗心悸,临床疗效显著。

王教授认为,心悸虽然症状复杂,但只要辨证准确,抓住病机,用药精当,大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王庆国教授的治疗经验,为中医药治疗心悸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财富,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参考资料

王庆国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心病”之经验。江苏中医药,2020, 52(12):6-8.

李婷,唐雪纯,孙资金,等。 王庆国“病证症”结合论治心悸经验阐微。 中国医药导报, 2023, (8): 150-153,162.

陈聪爱、王雪茜、程发峰、等。 国医大师王庆国治疗心系疾病临证析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 30(8).

邵威, 邵奇, 王庆国。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以水心理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天津中医药, 2023, 40(6): 687-691.

国医大师通平致和法治心脏病。 个人图书馆, 2022.

王庆国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心病"之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201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3895).